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职业农民上大学”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龙敏飞
//www.workercn.cn2016-06-22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50岁的职业农民于郑州没想到,自己能收到录取通知书,成为陕西省首批职业农民大学生中的一员。此次录取的20名职业农民,全部来自陕西省富平县,他们将在今年9月走进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接受为期3年的全日制系统学习。(6月21日《中国青年报》)

  农业从业人员数量锐减、老龄化趋势严重,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的格局正在加剧,“无人种地”,已经是当下无法回避的逼仄现实。

  据统计,在中西部一些农村,80%的农民都是50~70岁的老人,在农业生产上,他们无论是体力、能力还是技术,以现代农业来评判的话,都是不达标的。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尴尬状况呢?答案不难解释,无非是种地不赚钱,很多人就表示了,种一年地还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那么谁还会留在农村呢?

  “无人种地”的尴尬现状,看起来是农村人一种理性的选择,但无法忽视的是,这会带来不少的问题与隐患。

  我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一旦“无人种地”的现象长期存在,就会成为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严重隐患。如今,这一问题凸显得还不够明显,但未来10~20年,这一问题必然会更加严重,甚至会给世界的粮食安全带来影响。源于此,这次在陕西的“职业农民上大学”之举,则是破冰之举,也是良好的开端。

  让“职业农民上大学”,是为农业现代化夯实基础摸到的第一块石头,这既符合国际惯例,也契合中央精神。

  从国际上来说,西欧国家自从“二战”之后,便相继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农业经营者须获得与其他职业的就业者同等的经济收入,而日本也借鉴了西欧的做法,颁布了《农业基本法》,大力发展乡村工业。从中央精神来看,“三农”问题一直备受瞩目,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要培育和认证新型职业农民”,如今,这样的设想照进现实,令人欣慰。

  当然,让农业现代化,也不是让“职业农民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而必须有更多务实的举动,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也就是说,既要让“职业农民上大学”,也要让“大学生里出农民”,唯有此,才能为打造农业现代化凝聚人才基础。

  “职业农民上大学”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无论是“职业农民上大学”还是“大学生里出农民”,都不再是新闻,也不再被人过分关注与过分解读,到那时候,农业的发展才算步入正规,也才会有长远的未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