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3年9月,新洲一中邹英杰以664分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和技术专业,两年后因对专业不感兴趣,于2015年3月从清华退学;2015年,王琛琪进入北大医学部不到一个月,也选择了回到母校复读。今年高考,两人再次凭借高分被北京大学录取,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在接受采访时他们表示:退学原因不为其他,只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专业。(6月28日荆楚网)
他们两人从清华北大退学复读的消息,去年就被媒体报道过,而今双双重回北大更是登上了微博热搜榜,评论界亦有人撰文批评我国大学专业流动机制过于僵化。
大学转专业并非不可能,但最终能够成功的还是少部分,一是专业名额限制,二是受到高考成绩的限制。并且,毫无限制的转专业也是不现实的,比如某些专业录取分数线比较低,如果在校期间可以随意转到其他热门专业,对其他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笔者认为,既然大学转专业不容易,那么至少在志愿填报的时候应该给予考生更多指导,毕竟大学四年是一个成长的关键期,专业的选择对未来的路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通常情况,毕业生查到高考分数后,只有大约十天的时间来研究如何填报志愿。相较于部分有先见之明、清楚自己兴趣爱好的考生,对大学专业认识模糊的考生还是占了大部分。高中三年埋头苦读,社会实践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然不知道具体的社会分工都有哪些,这些工作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很多人在选择学校专业时往往都是“纸上谈兵”,以百度来的资料或志愿填报参考书为依据,至于这个专业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很多人的认识是模糊的。
笔者认为,高中阶段完全可以开设一些介绍大学生活的课程,特别是高三的时候。例如,高考结束后开设一门专业介绍课,邀请相关专业的人给考生们答疑解惑,帮助他们了解大学专业的学习内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种亲身交流的效果是那些搜索来的、冷冰冰的答案无法企及的。
再者,我们也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德国大学、企业、研究所和政府机构每年至少都有一个开放日,中小学生可以去这些机构参观,看他们到底在做什么、学什么,有的机构还会留出实习岗位,让中小学生进行体验。这些活动与课程看似无关,但却能让学生们了解社会上的工作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引起他们对未来工作的思考,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比起没有考上理想学校而复读,由于不喜欢本专业而复读显得有些尴尬,如果能有合理的解决机制,相信不会有人愿意多花一年的时间。大学是人生中的关键时期,并非所有人都有“北大学霸”这样的勇气,那么在选择专业之前,何不来个“缓冲”使考生们更了解大学专业呢?
袁汝婷:让艺考离“梦想”近些,离“功利”... 2014-02-11 |
王传涛:高考改革不能绕开“深水区” 2014-04-21 |
熊丙奇:异地高考与防高考移民,应并行不悖 2014-05-30 |
打破高考“一锤定音”不能打破公平 2014-06-06 |
彭 茜:韩国也为高考狂 2014-06-06 |
刘国强:多元化看待高考状元的专业选择 2014-06-20 |
若 尘:职业教育时代来临 高考不是人生终... 2015-06-08 |
熊丙奇:录取分数线越高 大学真的越好吗 2015-07-29 |
王 婷:新高考选考:打破壁垒 文理兼容 2015-10-30 |
高考改革应尊重学生自主权 2015-11-2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