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论文加工厂”,多少交易在其中
刘雪松
//www.workercn.cn2016-07-13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凝聚着知识结晶的论文,如果只是用学术道德来兜底,如果只是通过机械或者电子化的手段验证一下“查重率”,那么,不仅论文,学术和道德,都可以成为交易。

  俗话说,天下论文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这方面,广州名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就很在行,他们的论文在“查重率”方面能够绝对过关。技巧是,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比如说‘我今天晚餐吃了番茄炒蛋’,他就会说‘我今天晚上食用了鸡蛋炒番茄’,或者是‘西红柿炒鸡蛋作为我的晚饭’。”

  名匠公司靠这一手,仅去年就揽了4688.5单论文生意。当然,是通过论文生产线的流水作业完成的,甚至动用了网站竞价的手法。

  央视新闻曝光之后,名匠公司被警方“端了”,立案的名义是“涉嫌非法经营罪”。

  理论上说,没有买家,就没有论文作假。但这个案子令人震惊之处,并不在于买方市场的旺盛需求,更有这些换汤不换药的论文,能够在正经期刊上“包过”发表,能够在导师们的案头顺利通过。可见这锅“汤”,已不只是买家与卖家之间的浑浊之汤,也是中国学术生态的浑不见底。

  现实中,想评职称的,交论文;想毕业拿学位的,交论文……没关系,所有这些,论文生产公司都可以帮你打点。不仅代写,还能包发。12万字的博士论文也可以定制,全款7万,给2万订金就开工。如此论文加工厂,能生产出什么样的学术论文,能把中国知识界的理论水平拉低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

  今年4月份,南京师范大学陈吉德教授在为教育部博士论文抽检评审时,被某篇已通过答辩的博士论文彻底惊到了。陈教授说,“本着学术道德的底线,我强烈强烈强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建议教育部有关部门一定追查论文的相关单位和作者的责任,并做出相应的处理!”“这样的博士论文能够顺利毕业,说明某些学校的博士培养已经差到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陈教授呼唤的学术道德底线在哪儿?在论文代加工企业的流水线上,在学术刊物睁着眼睛印烂文的印刷机上,在毕业季学生和评职称的知识分子与“论文工厂”的现金交易中,在导师与评审们走过场的程序中……因为底线的弹性太大,大到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地步,使得原本该用来兜底的那块布料,成为一部分人兜钱的口袋,连一块遮羞布都没剩下。

  陈教授被亮晃了眼的那篇论文,最后有没有召回,貌似还没下文。广州名匠公司大批量论文造假都找不到一个十分合适的立案名义,更何况那些论文买卖已达成、“果子”已到手的受益者。论文交易成功并且通过这些“论文”完成学位或职称等交易的人们,当然对诸如名匠公司这样的论文加工厂是“一致满意”的。他们心里很清楚,他们在糊弄导师和评审们的时候,某些导师和评审们,其实同样在糊弄人。

  这么多论文能够成功交易,并且被“买方市场”一致表示满意,被导师和评审们一致鼓掌通过,说明学位与职称的评审制度,已经被一些人把玩到了惊人的地步。凝聚着知识结晶的论文,如果只是用学术道德来兜底,如果只是通过机械或者电子化的手段验证一下“查重率”,那么,不仅论文,学术和道德,都可以成为交易。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