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女大学生诈骗60万元跑路”的话题在微博上热转。据了解北京某高校女生王云(化名),邀请多名同学注册借贷平台账户,借口刷单提现返点从80多名同学骗得60万元,最后却卷钱消失。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此事,王云所在的高校也表示,正在配合警方的调查。(7月15日《北京青年报》)
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然而期望掉馅饼的人却前仆后继。那边厢,社会上民间集资、民间借贷导致的金融纠纷以及互联网融资平台诱发的金融诈骗此起彼伏,老百姓省吃俭用攒下的辛苦钱一夜之间打了水漂;这边厢,校园“优分期”“名校贷”等借贷平台也风生水起,大学生轻信同学巧言软语被骗得“赔了夫人又折兵”。
大学生尚无创收能力,衣食住行皆靠父母,被骗几千数万元的确值得同情。分析这起校园借贷诈骗行为,既有监管部门的失职,也有高校宣传教育的缺位,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大学生信用意识、信息安全意识和劳动致富意识的缺乏,才酿成了众人被骗的惨剧。
一是缺乏信用意识。网络借贷平台和信用卡一样,本身并无对错,如果使用者践诺信用,用好了可以缓解燃眉之急。然而如今大学生们对信用的理解却很肤浅,有的骨子里根本没把信用当回事儿。文中80多名被骗学生根本没意识到“优分期”“名校贷”中借款逾期未还的严重后果。有的同学听说只是刷单完成而已,就不假思索同意了王云的请求,对于逾期不还的后果一点都没考虑,也从未考虑万一违约将给自己带来的信用污点。
二是缺乏信息安全意识。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是身份也是金钱更是名誉。然而文中部分大学生根本没有考虑过信息安全问题,文中的李洁就是这样的一位同学:当王云继续请求她在“名校贷”上提现时,她竟然将账号给了王云让其自己操作。经常在网上购物、转账的人都知道,把账号密码交给别人有多大风险?在李洁的认知里,哪还有一点信息安全意识?也许别人拿着认证信息去干别的坏事她还蒙在鼓里呢!
三是缺乏劳动致富意识。“劳动创造财富”,这是最基本的财富观,然而期望天上掉馅饼的大学生比比皆是。很多学生之所以相信王云的花言巧语,是因为看中了王云所谓的返点诱惑。被骗学生受访时坦言“本身我不想贷的,听说贷款1万元返点1000元,觉得自己也没什么损失,就将钱贷出来给她了”,持有类似想法的大学生还很多。梦想着一夜暴富、不劳而富甚至不劳而获的大有人在,在骨子里缺乏勤劳致富、劳动创造财富的意识。
骗人大学生人间蒸发,80多名学生的60多万元打水漂,我们期待着警方和校方共同努力,把骗人大学生追回来绳之以法。然而,根据王云家庭条件和成年人民事责任有关规定,被骗款项很难追回。为避免悲剧重演,除了加强网络借贷、校园借贷监管和风险宣传以外,最重要的还需学生从自身做起,牢固树立信用意识、信息安全意识和劳动致富意识。唯有如此才会避免学生们重蹈覆辙,唯有如此才会避免骗局在其他高校重演。
“自行车成山” 2014-05-15 |
王 地:毕业季,我们该拿什么祭奠 2014-06-05 |
李英锋:学生暑期打工别成维权死角 2014-07-29 |
厂 佳:高校迎新,先上一堂防骗课 2014-08-25 |
袁云才:谁在配合招生骗子的演出 2015-05-25 |
熊丙奇:“学生自己傻”不是一个小问题 2015-09-28 |
莫梓芫:苛责受害者 不厚道 2015-12-03 |
解决“校园贷”乱象须加强监管 2016-06-21 |
从大学带走什么 2016-06-27 |
大学生岂是予取予求的“唐僧肉” 2016-07-1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