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科研基地怎么成了“后花园”
马涤明
//www.workercn.cn2016-12-28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据报道,距离昆明市西郊30公里外的团结乡花红洞的一个小山头,绿茵环抱,古树成林,种植着100多种各类珍稀植物。这里是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花红洞实验基地。记者暗访发现,基地内隐藏着“四星级”招待所和球场。内部人士透露,2008年之后,这里“基本没做过引种繁育工作”,已变成一些人的“后花园”。

  专业人士估算,两个球场造价至少需要几十万元,再加上“四星级”招待所、茶楼以及其他设施,投资必然会更多。记者没能找到相关公开招投标信息,因而搞不清经费来源。但如果“基本没有做过引种繁育工作”之说属实,则叫人怀疑,建设“后花园”的投资是不是挪用了科研经费?

  云南环科院一负责人称,科研基地中与科研无关的建设“有历史原因”。然而,十八大之后,八项规定、清理楼堂馆所等文件下发了不少,该科研基地却仍有些“不务正业”,其中的现实原因更需要追问。

  外面是“招待所”“培训中心”之类的牌子,“里子”却是会所、度假村,现实中,一些科研设施、专业机构被改变用途的情况并不少见。2014年,曾有媒体曝光哈尔滨市国土局在湿地上建豪华会所。该局称,那个地方最初建的是地质环境监测站,2013年,他们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清理楼堂馆所的精神,就把这个“监测站”给卖了。这个解释难以令人信服。

  而在一些沿海城市,政府部门在海边围地建“招待所”的情况更多。2014年有报道说,深圳市国税局在公共海滩上拥有16栋别墅的度假村,挂牌叫“教育培训基地”。该局回应称,那是自收自支的经营单位,但投资人是国税局、经营单位是国税局的下属,确是事实。当时也激起舆论一片质疑。

  某些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大搞表里不一的建设,最大的问号是资金来源。如果是名正言顺的财政拨款,说明财政资金方面的政策相当宽松,预算执行与监管或有“糊涂庙糊涂神”的问题。如果是自筹资金,恐怕少不了权力滥用与寻租的问题。而倘若是挪用科研经费供少数官员享乐,那就是严重的腐败行为。回过头看,此事折射的最大“痛点”不是腐败,而是某些人“心想”就能“事成”。

  科研实验基地隐藏在山林中的确不好监管,但如果不是财政资金神神秘秘、科研经费信息“隐藏”得深,就算想在月球上见一个“后花园”,恐怕都不容易。具体到此事,很难预料追责会追到哪些官员头上。然而,倘若政府信息继续不透明,财政预算在细节和具体运作上继续躲着阳光走,即便没了“后花园”,类似问题恐怕也还会以新的手段和形式存在,或“明修栈道”,或“暗度陈仓”。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