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医药进校园,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找到了一个更年轻的基点,也为青年人树立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土壤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走向未来的根,而基础教育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根。如何让基础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根系互相涵养,催生更多有益的教育成果,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命题。这些年来,书法、国画等传统文化已广泛走进校园,相对而言,中医文化进校园的“进度条”还落后很多。
也许有人会觉得,中医药与基础教育关系很远,其实不然。中医养生保健最讲究生活规律,调和调养,中医药学是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今天,孩子们上学压力都很大,颈椎病、头疼、失眠、肥胖等症状普遍。而如何缓解疲劳、预防疾病、增强体质,本就是“大教育”的题中之义,不应排除在校园外。一年多前,人大附中开设“中医文化进校园”研修课,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今年的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2017年年会上,我们联合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向全国中小学发出推广中医药知识养生保健手法入校园的倡议,获得了不少学校的积极响应。
我们常说,健康好比1,事业、家庭、地位、钱财是0。有了1,后面的0越多就越富有。反之,“1”失则万无。今天,健康中国已成共识,健康应贯穿生命的全周期。让中医药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让他们成为中医名家,而是通过科学认知更好地理解健康;不仅是教给他们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更是让他们学会在与天地共和、与四时同序中健康成长。可以想象,如果每个家庭都有这样一个孩子,就会有“健康家庭”;这样的健康家庭多了,便自然汇聚成“健康中国”。
礼敬中医之心不可无,但在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教学内容筛选、教学方式实施上,却不能不慎重。经过反复调研,人大附中决定从“中医养生保健手法”入手,因为比起针灸、拔罐,它更安全,更适合中学生。其实,人们熟悉的眼保健操就是中医养生保健手法的一种,通过让学生由此及彼掌握更多的养生保健技术,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健康意识,甚至能够惠及家人,同时,也能让有兴趣、有天分的苗子得到个性化培养,为国家的中医发展事业储备人才。
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屠呦呦因为源自中医药灵感的青蒿素获得诺奖,国外越来越多的中医孔子学院推广中医文化,世界的镜子在折射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从这个角度看,中医药进校园,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找到了一个更年轻的基点,同时也为青年人树立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土壤。
健康理念的培育、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在中学校园推广中医药文化,只是拾起了中华文明宝库中的一把钥匙,但或许就是因为这把钥匙,有学生就坚定了“上医医国”“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人生观,有学生就愿意去追寻“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哲学智慧,有学生因此笃定志向,愿意为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永续发展而努力,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学校总校校长)
刘根生:“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 2014-08-11 |
刘根生:功成在我,把青奥办成范本 2014-08-13 |
左中甫:磨砺中更显城市精神 2014-08-18 |
范佳元:青奥会的味道 2014-08-28 |
刘硕阳:理清青运会思路刻不容缓 2015-10-29 |
岳东兴:让足球俱乐部不再流浪 2016-01-12 |
团的新闻媒体坚定不移姓党 2016-02-22 |
团结青年跟党走是团媒光荣使命 2016-02-24 |
团结青年跟党走是团媒光荣使命 2016-02-26 |
遥想胡姬 2016-04-2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