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资本风口下教育培训何去何从
季苏平
//www.workercn.cn2017-04-17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据媒体报道,教育培训经营人才以及“名师”等教学人才近期紧俏,业内各机构纷纷借助猎头“抢人”。某猎头招聘网站数据显示,教育培训类职位数同比增长38%,教育培训类用人需求同比增长49.5%,培训校长、拓展总监年薪在30万元以上,有的“还有几万股期权、合伙人身份的优厚待遇”。

  教育培训机构开得起高薪,背后自然是一派繁荣的市场。近年来,中小学课外辅导越来越受重视,造就了一个庞大的需求市场,把教育培训行业推向资本的风口。大量资金进入,使这一行业的市场热度越来越高,教育被视为继房地产、制造业、零售业之后最有挖掘潜力的市场。不少教育类公司跃跃欲试,寻求上市。截至3月底,新三板已聚集了232家教育类公司,待挂牌的还有15家。

  如今,资本游戏的玩法都是先融资,后烧钱,在市场上竞争厮杀。教育培训公司招兵买马、招贤纳士,猎头围追名师、年薪30万元这类新闻似乎顺理成章。

  值得追问的是,风口下的教育培训业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是更加实惠的,还是更有效果的培训班?有没有效果谁说了算?曾经有过这样的报道,父母给孩子报了一对一的培训班,前后花费将近30万元,然而,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不升反降。家长最终能要回培训费的概率微乎其微,因为不出意外,教育机构多半会给出“你家孩子没有天分”之类的原因。

  其实,这样的培训结果并不意外。据报道,很多宣传中的“名师”只不过是专科生或本科生。有培训机构负责人透露,“名师的培养时间较长,一般要3年以上”。可是,所谓3年培训出来的“名师”,又是以什么标准衡量的?说白了,拿到30万元年薪的名师的主要工作并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承担着业务拓展、教学质量、激励教师、创新营销等多重责任”。与其说他们是教师,不如说他们是教育中介或市场营销人员。

  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名师”资质饱受质疑,风口下的教育培训机构何去何从?素质教育的道路险阻且漫长,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中国父母的教育焦虑,不太现实,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育机构鱼目混珠的状况恐怕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然而,教育不仅是产业,更是操守和责任。资本确实能让教育行业更加强大,但如果“唯资本论”,是教导不出优秀孩子的,也孕育不出美好的未来。当教育培训产业站在了资本风口上,牢记教育本质、承担社会责任显得更加紧迫,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教育培训行业的监督管理,否则它只会成为泡沫。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