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科教

全球首家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研发纪事

2020-04-15 13:34:51  来源:国资小新

  攻坚克难

  从“串联”到“并联”特事特办的工作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发攻关时间紧,任务重,科研攻关团队在局部研发环节,由以往的“串联式”变为“并联式”,在尊重研发规律的同时,提升了研发的效率——这意味着更高的工作强度和更集中的投入。

  比如在疫苗的有效性评价环节,以往的方式,是对不同种类的动物逐一进行有效性试验,采用并联的方式后,则是同时对不同种类的动物开展有效性试验。

  再如,疫苗制备完成后,以往是研发机构要先自己检定合格,再送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进行检定,现在则是在研发机构自己检定的同时,送到中检院进行检定,以缩短检验周期。

  局部并联的研发方式,提高了研发效率,也让科研团队付出了更多的辛劳。

  “不同种类的动物,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有效性评价,工作的强度可想而知。”王泽鋆说,“我们每天工作都在16个小时以上,相当于把一天当成2天、3天来用。”

  在开展灭活疫苗科研攻关的同时,应急审批的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之中。为使疫苗早日研发成功,国家药监局为疫苗研发机构开通了绿色通道,以往需要将申报材料备齐,一次性提交,现在研发机构可以备好一部分,就提交一部分,以滚动的方式进行提交,国家药监局则同步进行审核,以提高审批速度。

  4月10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将最终版的申报材料按要求进行了提交,4月12日,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临床试验许可。

  直面挑战

  非常时期克服重重阻力的非常之举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开展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研发,正值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科研攻关团队的所在地,又是疫情防控一线的武汉,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不过,科研攻关团队克服了重重阻力,确保了疫苗研发进度的有序推进。

  首先是人员返岗方面的挑战。1月23日,农历腊月29,武汉宣布封城。当时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一些外地员工,已经回到故乡过年。2月1日,研发工作紧急立项时,只有一半的员工可以到岗。疫情期间,如何重返工作岗位,是摆在许多外地员工面前的难题。

  春节前,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方习静回到了安徽淮南的家中,随着疫情的发展,课题组的一些同事陆续回到实验室,开展应急科研攻关。方习静心急如焚——她负责的工作,关系着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为了尽快返回工作岗位,方习静第一时间联系公司开具防疫工作证明,多次联系居住社区办理返回武汉申请。2月19日早上6点,她登上了G1741次高铁。不过,受疫情影响,该次高铁不经停武汉,需要到岳阳再想办法回武汉,当列车长得知她的工作情况后,为她在武汉进行了技术特停。当晚11点,方习静拉着行李箱回到实验室,马上投入到了紧张的科研工作中。

  正在科研岗位上忙碌的方习静

  像方习静这样的科研人员还有很多。身处外地的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员工们,克服了重重阻力,经历各种曲折,从四面八方向武汉陆续集结,到2月20日左右,科研骨干基本到齐,为后续研发的快速推进提供了人才支撑。

  回到武汉,只是克服困难的第一步,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武汉开展研发工作,还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其他困难。

  比如,在交通方面,日常出行存在困难。由于当时武汉疫情严重,城市交通管控十分严格,不同区域之间的管控政策又不尽相同,且经常调整,这使得科研团队在日常通行方面,需要花费许多沟通和协调的时间成本,保障出行安全顺利。

  再比如,生活方面,吃饭就是一大难题。随着疫情的蔓延,武汉的许多饭店和超市纷纷关闭,科研团队的正常就餐成为新的问题。“开始的那段时间,我们成箱成箱地吃泡面。后来单位的后勤帮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情况才开始有所缓解。”王泽鋆说。

1 2 3 共3页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努力发挥好工会消费券的“乘数效应”

    工会消费券的发放,对于提振消费信心是明显的,工会会员数量庞大,消费的规模效应显著。另外,工会会员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消费券不仅能最大程度地覆盖到职工群体,其使用的范围也更为广阔。

  • 中工时评:瑞幸造假给资本市场上了一堂警示课

    曝财务造假22亿元人民币后的一周时间,瑞幸引发的资本市场“余震”不断。在“全球最快IPO公司”的光环下,这家咖啡公司的造假事件迅速成为广泛关注的公众事件。在舆论的放大镜下,做空机构、相关中介机构,甚至一款相对冷门的保险——董责险(董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都被迫“出圈”。

  • 中工时评:让更多优秀工人走上劳动教育课讲台

    根据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并且“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并且培养出“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 中工时评:为全球抗疫和提振经济贡献中国力量

    7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次疫情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面对挑战,只有携手应对,众志成城,方能化危为机,共创美好未来。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