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评论

科教

加快家庭教育立法是时代所需

高毅哲
2020-05-22 14:35:27  来源:中国教育报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日前透露,希望通过制定家庭教育法,使家庭教育专业化、系统化、社会化。“过去家长接受的教育和训练很少,这是家庭教育很大一块缺失。”

  加快制定家庭教育法,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均发生根本性变化。双职工家庭成为常态,全职妈妈或爸爸日渐稀少,父母越来越多的精力被工作占据,对子女教育的有效介入时间越来越少。工业化和信息化齐头并进,更使得家庭教育所需的知识储备迅速更迭,家庭成员原有的家庭教育经验常常呈现力所不逮之势。本次疫情中,一些父母与子女长期在家共处,一时手忙脚乱,平和相处尚成问题,更谈不上进行良好教育,这种现象是家庭教育能力弱化在特殊时期的集中反应。

  此外,家庭教育问题越来越具有公共问题的性质和特征。一些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社会问题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中,家庭教育不当已成为导致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乃至犯罪行为的重要诱因,家庭教育的外溢性愈发明显。法律界多有呼吁,原有的以个人利益为本位、以家庭自治为原则的“家法”机制,已难以对家庭教育进行全面调节,不再能满足家庭教育发展的需要。形势的变化,需要一种新的以社会利益为本位、以适度干预为原则的家庭教育法律机制。鉴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复杂性和专业性,这种新的法律机制必须通过专门立法的方式来予以体现。

  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的弱化现象和外溢效应,使得促进家庭教育的能力提升,成为相关工作的核心问题。从国外的一些家庭教育立法的成功经验来看,以法律形式确立国家对家庭教育进行干预,并非是要削弱家庭自己的教育权利和特色,而是要为家庭提供系统专业科学的指导和全面充分多元的保障,为家庭特别是一些特殊家庭提供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必要支持,用法律手段规范家长和教育服务机构的行为。

  这里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家庭教育立法进度如何,时代都已为教育提出了命题,也提供了发展机遇。“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这句略带调侃的话,击中了当今家庭教育关键的一环:缺乏专业知识的父母。长期以来,家长无法从国民教育体系里获得专业的教育和训练,成为家庭教育体系的一大缺失。

  近年来,为解决这一问题,各类学校和有关部门都进行了有益探索。教育部提出要研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和家庭教育学校指导手册,针对不同学龄段设置课程、开发教材、举办活动,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方兴未艾,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在一些地方初步形成。为改善全社会家庭教育的服务质量,高校等专业机构更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发挥应有的作用。有条件的高校可试点设立家庭教育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建起师资队伍,开展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探索发现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同时,要加快培养一批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人员,使他们能够科学把握家庭教育核心内容,创新家庭教育人才培养和指导服务模式,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首先要凝心聚力做好这道“常规题”和“加试题”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于今天拉开大幕。在此之前,人民网、新华网分别进行了全国两会热词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包括就业在内的民生话题,依然是不变的一道道“必答题”和“常规题”,但就业这道“常规题”在疫情影响下,却有着“加试题”的意味,其影响较以前更大、更紧迫。

  • 中工时评:努力破解“农民工老龄化”带来的建筑业用工荒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报告》,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持续走高,已升至40.8岁,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从2015年的17.9%增至2019年的24.6%。与之相对的是30岁以下农民工占比从2015年的32.9%下降到2019年的25.1%。

  • 中工时评:应对“招而不聘”的用工寒冬需做好“两个准备”

    “招而不聘”纸面上招工、“休眠式”生产熬冬、保守性储员、普遍降薪、裁员减负……据最新一期《瞭望》新闻周刊报道:记者在粤、闽、辽、豫、湘等多地调研发现,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各国失业率飙升,我国经济虽然已率先复苏,但由于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多地企业仍面临生产困境,用工意愿和规模下降,求职难度加大。

  • 中工时评:签约何须仪式!

    这两天,《半月谈》的一篇题为《一个项目签3遍,复工复产像表演?》的批评报道,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