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工时评:请对高分考生少一些炒作
高考成绩的发布和宣传工作,事关教育育人导向和社会稳定。
-
中工快评:爆炒高薪天才少年,有意思么?
尊重并维护每一个劳动者的权益,努力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龚家言喜欢这样的价值观。
-
中工时评:直播带货如何“点亮”脱贫攻坚之路
线上新型消费方式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线下消费的不足,起到了扩内需、促消费的作用。
-
中工时评:职工生活质量是国内大循环的根本基础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这个系统来说,“国内大循环”真正的机会在广大职工身上。
这两天,《半月谈》的一篇题为《一个项目签3遍,复工复产像表演?》的批评报道,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报道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表演式”签约现象愈演愈烈,不少地方争相表现“发展成果”,集中签约活动一波接着一波。有的城市上演了“签约秀”,几乎下辖每个区县都要办;有的项目明明已经签约、开工了,却又要再“演”一次;有的项目省里集中签约后,县市区还得签约一次;某地开发区的同一个项目在半年时间里签约仪式搞了3遍……
图片来源:半月谈网
“热闹好看”的签约仪式背后,不仅有签约企业的抱怨,还有基层干部对“劳民伤财”的吐槽:需要“联系各部门征集项目,做签约仪式方案,邀请领导和企业,光是讨论会就要开几场”,需要“负责企业代表吃住行等‘一条龙’的花销”。所以,“一场活动需要花费十几万元至上百万元不等,其中包括高档酒店场地费、设备费、布置费等等”,“一场二十万元的只是普通水平”……
诚然,生活需要一定的仪式感。但政府工作则未必。此次疫情,带给我们工作生活的思考很多。其中一条就是,原本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会议,以为非搞不可的一些活动,其实大可不必。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把人类“不见面”的沟通商谈决策化作生动活泼的现实,签约又何须仪式?!
不仅如此。上述那些 “表演式”签约及其背后繁琐昂贵的筹备过程,花的是财政的钱,耗费的是基层干部的体力精力,耽误的是企业谋事创业的功夫,实在是无聊至极、荒唐至极。
法无授权不可为。目前,广泛存在于各地政府部门工作中的各种签约仪式,并无法律法规依据。当然,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角度看,搞这些签约仪式也并非就一定违法或者完全没有道理。但是,缺乏法律依据的事情,大搞特搞甚至搞上瘾,以至于搞成愈演愈烈的“签约秀”,就很有问题了,就说明有些人已经“病”得不轻了。
这“病”的“病灶”,在只务虚不务实的形式主义;“病根”,在只唯上不唯下的官僚主义。其“病情”,正是中央所严厉批评的那种典型的“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只是复工复产的大敌,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敌,更是我们事业的大敌。实践证明,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光喊口号说硬话还不行。在强调改进考核、跟进问责的同时,需要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一件一件实事去办。这里,坚决清理形形色色意义鲜少的签约仪式,当属其一。有关部门应当尽快行动起来。
高考成绩的发布和宣传工作,事关教育育人导向和社会稳定。
尊重并维护每一个劳动者的权益,努力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龚家言喜欢这样的价值观。
线上新型消费方式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线下消费的不足,起到了扩内需、促消费的作用。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这个系统来说,“国内大循环”真正的机会在广大职工身上。
一场疫情,并未打击人们对体育和健身的热情,反而更让大家意识到健康的宝贵和健身的重要。
由留守女孩变成高考高分学霸,钟芳蓉的逆袭一定会让很多留守孩子看到人生的光明与希望。
那些真正能守住良心的企业,才可能赢得用户的口碑,才可能赢得持久生存的机会。
应该厘清的是,舆情是舆情,案情是案情。
全面小康,不仅是要让百姓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要让人们实现精神上的富足与自信。
在这个糟糕的7月,很想送走的疫情还没有完全送走,不想迎来的洪水却不期而至。
“科技改变生活”,这对牧民苏尼尔来说,不是口号,而是鲜活的现实写照。
在贵州,我看到的则是,自己家的草窝摇身一变,成为金窝银窝。
据西班牙媒体8月4日报道,82岁的前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已经前往多米尼加共和国。他将暂时居住在一名西班牙裔的多米尼加糖业大亨的庄园里。
在罕见病药政策制定和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我国起步较晚、欠账较多,但并不缺乏思路和规划。
一份以保障居民健康为出发点的地方行政法规,透露出一座城市“以人为本”的暖意。
我们为留守女孩的选择点赞,也乐见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遵从本心去选择自己的专业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