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香港著名媒体人梁文道在接受内地一家媒体采访时,曾直接表示过,自己对所从事的职业常有一种“怕”的感觉。“怕”,是因为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必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媒体人每每发表报道、撰述言论,自然须战战兢兢,细加考量,以免误导公众(大意)。他之“怕”,敬畏是也。
如果说作为一种职业操守,人人都应对自己所司之业怀抱敬畏之心,那么媒体人似应更有甚之,因为其服务和影响的对象几近最大多数(这一点与为政相似),而非如眼科医生等,仅对眼科病人等特定群体负责(并无贬义)。这道理虽不言自明,但在实际社会中,不少媒体所表现的却并非那么回事。
这些日子,湖南省湘潭县妇幼保健院一产妇因羊水栓塞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的事件,几乎引发全民围观和议论。其中议论的焦点之一,即是媒体的相关报道。《产妇惨死手术台医生护士跑路 医院称已尽全力》一稿刊发后,一些媒体和网站又以《湖南一产妇命丧手术台 医生护士全部失踪》、《湘潭县妇幼保健医院产妇大出血眼含泪水死在手术台 医护人员失踪》等为题转载。“产妇丧命 医护失踪”话题,一时高居门户网站微博热门话题榜首。
单看标题,遣词造句,竭尽煽情,媒体倾向明白无误。新闻业界常有“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之说,强调弄清事实比表达更重要。更别说这人命关天的大事,真相细节还在懵懂之际(包括对羊水栓塞病症的专业认知和解读),记者也就大胆“披露”并加以定性。可能唯一收获是吸引了广众眼球,当然,也附带着大众的诟病。
我猜想记者的“选择性报道”,大抵是由对社会认知的成见牵着鼻子走了,比如医德每况愈下、医患矛盾尖锐,比如仇富心理加深、为官为政多贪等等。这些固然是无数社会现实累积起的宏观印象,但落实到每一具体的事件,媒体人则要谨守本分,胸中既存社会宏观背景,更须动手动脚一步步逼近真相。
真相难求,有时更因人为的遮蔽,社会转型期,利益集团的从中梗阻最为常见。记者因调查真相而挨打受伤、蒙受不白之冤的报道常有,为此丢掉性命的情况也非孤例。不言而喻,媒体受制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媒体人更非生活在真空。遇上危急险难的出击,记者也会掂量权衡而后行,此乃人之常情。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我国新闻界有职业理想而“不怕”如此种种的媒体人不在少数,虽然体制的改变可使更多人做得更出色。
“怕”与“不怕”,媒体人工作状态的一体两面,其近乎理想,也大体为社会和公众所期望。但我们要承认,判断一个媒体人是否优秀,远比衡量一个眼科医生出色与否复杂得多,因为它关涉整个社会的价值共识。这当然是另一个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