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张 贺:“鲁奖”为何惹质疑
//www.workercn.cn2014-08-28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从几个月前的“跑奖”传闻,到“打油诗”《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的获奖,再到作家阿来的零票落选,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自评选至公布结果一直备受质疑。有人说:“鲁迅文学奖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在摇摇欲坠。”有人说:“鲁迅文学奖折射文坛乱象”。还有人说:“鲁迅文学奖已经成为利益分配的筹码,奖给谁都不重要。”

  但是,仔细审视和分析这些批评,就会发现所谓质疑来自于少数几个存在争议的作品。对一个设有七大奖项、推出30多部获奖作品的文学奖而言,仅因两三部作品存在争议就质疑和批评整体评奖的公正性,这样的质疑和批评本身是否公正呢?

  评价一个文学奖是否权威公正,唯一的标准是它评出的作品。作品立得住,评奖就立得住;作品立不住,评奖过程再怎么公开透明、评委再怎么德高望重,评奖也照样立不住。尽管从第一届开始,鲁迅文学奖就一直伴随着争议,但看看历次获奖名单,不少作品至今仍在出版发行。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家几乎都成为了今天中国文坛的干将。显然,因为少数几部作品存在争议就把整个鲁迅文学奖视为毫无价值,是有失偏颇的,对那些曾经获奖的作家也是不公的。

  实际上,能令所有人都满意的评奖根本不存在;企图讨好所有人的评奖必然走向庸俗。对于文学评奖而言,有人评上有人没评上都是正常的,哪怕当选者籍籍无名,哪怕落选者是知名作家。

  在我看来,鲁迅文学奖最值得赞赏的一点就是公开。评审委员会名单、实名投票情况都在网上公布了,任何人都可以查阅。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我还真没看到国内外其他文学奖是这么做的。就拿鼎鼎大名的诺贝尔文学奖来说,至今全世界也没搞明白它的评奖标准是什么、评委是何许人也、评奖过程是怎样的。虽说经常有人指责诺贝尔文学奖评出了平庸之作,老有遗珠之憾,但也未见有人质疑它的公正性。一个全程保密的文学奖被视为权威公正,一个全程公开的文学奖却被视为黑幕重重,这才是最值得人们深思的地方。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鲁迅文学奖的评审过程完全不公开,评审委员会名单不公开,实名投票情况也不公开,仅仅发布一个最终结果,社会上的各种质疑究竟是多还是少?是大还是小?不公开,有人会说你暗箱操作、黑幕重重;公开了,有人会说你结果不公、有眼无珠。总之,在缺乏互信的氛围里,评奖过程公开不公开根本不可能杜绝质疑。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迅文学奖是整个中国社会缺乏互信的牺牲品。人们见惯了社会上种种暗箱操作、人情买卖、以权谋私、私相授受,这些现象是如此普遍,以至于人们不自觉地就会认为一切评奖都是如此,哪怕评奖过程公开了,也难以打消他们的疑虑。

  要改变这种普遍的不信任,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所有评奖所能做的就是继续坚持公开透明,持续不断地评出佳作。拿作品说话,让文学奖回归文学,是赢得社会信任的唯一途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