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致 远:比发现“邵婷”更重要的
//www.workercn.cn2014-10-30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10月28日,2014—2015赛季中国女子篮球联赛(WCBA)开幕,揭幕战亮相的四川金强女篮队中出现了5名大学生球员。四川女篮直接到高校选人,相关负责人直言不讳,邵婷的成功直接启发了他们。

  邵婷是女篮国家队主力成员,在本月结束的土耳其女篮世锦赛上表现出色;更令人称奇的是她的经历:一年时间内完成了从大学联赛到北京女篮再到国家队主力“三级跳”,媒体称之为“邵婷现象”。进而让人思考一个问题:高校体育人才能否成为中国“三大球”输送渠道之一?

  近些年“三大球”水平衰退严重,根本原因在于项目人口储备薄弱、梯队建设难以为继。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去专业体制下三级训练网的作用持续削弱。盛极一时的八一男篮现在打进联赛季后赛都困难,按理说没有外援挤占上场时间,本土球员应该得到比其他俱乐部本土球员更多的锻炼机会、更能涌现人才,但为何曾经能在国家队占据半壁江山的八一队在仁川亚运会的“宫家军”中一个都没有?这一现象值得深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类似的情况不仅出现在篮球上。

  大学生联赛目前只能说起到辅助培养人才的作用,邵婷曾效力过的北京师大女篮队的教练李笋南认为“目前让大学生联赛培养出高水平运动员非常难。”但是,“邵婷现象”至少让高校体育受到体育系统的关注,这比单单发现一个邵婷更重要。如何让这样的“关注”保持下去则是后续课题,若真能得几颗“沧海遗珠”也是不错的。

  曾几何时,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四强队伍和职业俱乐部青年队之间举行比赛,颇有两个系统互相“叫板”的味道,但这样看点十足的赛事没有坚持下去。CUBA主办方大体协负责人说主要原因是“俱乐部青年队越来越少,搞不下去了”,但从篮协的组织来看,每年俱乐部或省市青年队的比赛都有十几二十支队伍参加。体教结合千头万绪,两部门合作先从举办比赛开始如何?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