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佟 彤:不能让娱乐冲淡敬畏
//www.workercn.cn2014-12-18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为了避免这种恶搞的出现,类似的规矩似乎还需要定制和强化,非此不能提点无知者的愚蠢。

  近日,两个年轻人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的“恶搞”照片,被放在网上:面对一座俯身向前的逃难老者雕像,一名身穿条纹T恤的小伙一边笑着,一边将脚踩在了雕塑底座上;另一绿衣小伙则站在水边,用手摸着雕像的头。还有一个少年背着被炸死的奶奶逃难的雕像,令很多人心酸,可照片中,这位绿衣小伙一脚蹬在雕塑背后,似乎准备把雕塑中的两人踹倒……他们的“恶搞”很快引起公众群起攻之,甚至有人提出要对他们“人肉搜索”,因为他们轻慢了中国人刻骨铭心的历史,冒犯了国人共有的情感。

  这样的情形早已有之,河北保定清苑县一座烈士陵园内,就曾经有一名少年在英雄纪念碑前做出不雅动作,还踢倒一块墓碑……之所以如此胆大妄为,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这段历史的无知,更缺乏对这段历史的情感,想必在他们自己亲人的墓地上,他们断然不会如此。这种以无知为基础的标新立异,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心中缺少必要的敬畏,无论是对历史还是对艺术,乃至生活中的很多事。

  北京人艺的经典话剧《雷雨》,经常会重排后为学生们公益演出,但常常会遇到“哄堂大笑贯穿全剧”的尴尬,出演周朴园一角的杨立新对此曾表示:“这样的‘公益场’不演也罢”。文化经典遭笑场,确实有“文化语境失衡”等原因存在,但年轻观众文化素养的失落,对经典缺乏尊重,更是不争的事实,和前面那两个“恶搞”的年轻人一样,受现代“娱乐至上”、“娱乐至死”的影响,他们在面对历史、艺术时,才胆敢以娱乐代替敬畏。

  事实上,一个成熟的文明,一个优秀的民族,永远需要有敬畏意识。敬畏是对生命、对自然、对智慧、对规律的一种遵循,是文明秩序的基础,也是理想情感的源泉,更早就是中国的优秀传统,一如孔子所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网络的出现,不仅加快了信息交流,也使得人格更加平等,人性得到最好释放,但这绝对不意味着敬畏的消失,因为只有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伟人,才可能净化情感,升华思想,才可能使人格不因为无知而膨胀,社会的秩序才得以维护,用娱乐冲淡乃至代替敬畏,只能使整个时代的气质变得轻浮浅薄。

  前几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国歌奏唱礼仪的实施意见》,强化《国歌》演奏时的礼仪,虽然很多人觉得这是中国人本能之事,理所当然,但为了避免这种恶搞的出现,类似的规矩似乎还需要定制和强化,非此不能提点无知者的愚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