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郭世佑先生的新作《历史的误读》(三联书店出版)摆在面前。我以为其价值在于给人新的历史知识的同时,还给人以新的思想,新的价值观,新的治史态度与新的思考方法。
最有思想快意的是作者观念的新颖和论点的突破。他在《求真与当真》一文中说,“我曾冒昧地提出,中国近代史研究需要理论的突破。所谓理论的突破,意即对某些未经确证却已先入为主的历史观、理论框架与相关定论,以及支撑有关定论的思维定式与方法的突破。”
这本书记录了作者20年来在近代史领域辛勤耕耘的艰难历程和丰硕成果。一些观点在当时曾被当作异端,现已被史学界接受,成为我们时代所共享的“常识”,一些思想在当时是惊世骇俗,此后史学界仍在讨论,今天读起来,却还能感觉振聋发聩的力量。
《历史的误读》对理论和历史观的突破意义重大。郭世佑说,“对于历史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来说,近代史学科乃至整个历史学能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思维方法,远比历史知识的积累重要得多。”我很赞同郭先生的观点,不仅仅对学生,对成年人和整个社会也是一样。
近代史理论的突破从哪里出发?这一点郭先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从史料开始,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走实证之路。他的史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历史事件与人物本身的史料;二是当时历史条件的史料。一般学者都会注意到第一点。郭先生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更注重历史条件,注重全面地联系地辩证地把握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亚里士多德说,“历史不能只记载一个行动,而必须记载一个时期和这个时期所发生的涉及一个人或更多人的一切事件——不论有些事件之间的联系有多不连贯。”
今日之中国面临着伟大的使命,复杂的局面,艰巨的征程,如何“凝聚人心,攻坚克难”?真实的历史、真诚的对话是形成共识的基础,形成中国精神的基础,形成中国软实力的基础。中国古代哲学把“诚”作为客观的“天道”来看。《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是世界的客观规律,为中国文化之大道。诚之道,民鲜久矣!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的误读》就是想让中国从真实的历史走向真诚的现实,让真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品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新民晚报:不能凭一家言修改教科书 2009-04-23 |
新民晚报:不能凭一家言修改教科书 2009-04-23 |
人民日报海外版:历史热如何走出“琼瑶”时代 2009-09-17 |
人民日报海外版:历史热如何走出“琼瑶”时代 2009-09-17 |
胡小麦:总统府商业化缘于历史敬意的缺失 2011-01-11 |
光明日报:温故“一九四二”,憧憬“中国梦” 2012-12-04 |
张海鹏: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 2013-02-17 |
张海鹏: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 2013-03-08 |
话外音 2014-01-07 |
人民日报:读点历史,开阔视野 2014-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