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社会进步既需要歌颂的力量,也需要讽刺的力量,反腐不仅为相声、小品提供了大量素材,而且反腐也拓宽了文艺创作的空间,为文艺创作提供了环境。就连中纪委网站都专门开辟反腐漫画版块,并且组织佳作评选,这就足以说明,文艺创作不应该自设禁区
“现在我们都是有事在办公室谈,有话在单位里讲,不行我们主动去您单位沟通,正经的事何必非通过吃饭来办呢?”近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冯巩如此表达自己的感慨。冯巩表示,不在外面吃饭挺好,“三高”下来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多了,能经常回天津陪陪老母亲,还有更多的时间潜下心来思考问题,研究艺术创作的问题。(1月1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冯巩说“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过程中,我们全团2014年基本没用公款吃过一次饭、买过一次单”。让冯巩“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实干”,这种变化正是人们乐于看到的。需要指出的,反腐带来的变化是全面而深刻的,也给文艺工作带来积极的变化。
一方面,反腐需要文艺作品的支持。文艺作品对营造崇廉的社会氛围、重塑社会价值观,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还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人浮于事、机构臃肿、办事拖沓、不作为等问题比较突出,冯巩、牛群和梁左一起创作了《小偷公司》。这部作品是冯巩的代表作之一,也深受大众欢迎。反腐从来就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对于社会风气的净化,对于形成反腐的社会共识,对于人们心灵的触动,比开十次会、发一百次文、喊一千次口号,可能还要有用。
另一方面,反腐也为文艺创作打开了新窗口。改革开放初期,相声、小品可谓红遍全国,但一段时间以来,相声、小品逐渐走向式微。与其说是大众文化口味发生了变化,不如说是相声、小品创作发生了变化。追问当初的相声、小品“为什么这样红”,可以看到,当初的很多作品,都是紧紧围绕着社会现实,有很强的批判力量,让大众感觉很解渴、很过瘾。可是,后来的相声、小品,慢慢成了鸵鸟,逐渐失去了应有的锋芒。当一种以批判见长的文艺形式,慢慢失去了批评的力量,仅有的批评也只是面向穷人、弱者,其式微也就不可避免。
社会进步既需要歌颂的力量,也需要讽刺的力量,弘扬“真善美”和贬斥“假恶丑”,两者并不矛盾。正如冯巩所说,“对阴暗的讽刺也是对光明的歌颂,也会引领人心向上”。相声、小品批判力量的失去,到底是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还是相声、小品发生了变化,这或许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反腐不仅为相声、小品提供了大量素材,而且反腐也拓宽了文艺创作的空间,为文艺创作提供了环境。就连中纪委网站都专门开辟反腐漫画版块,并且组织佳作评选,这就足以说明,文艺创作不应该自设禁区。
正如冯巩所说,“作为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应该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捕捉素材,找角度、搞创新,围绕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来创作。”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创作观。创作出更多反腐优秀作品,也是文艺工作者对反腐的最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