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李洪磊:建设“书香社会”切莫忘了老乡
//www.workercn.cn2015-03-11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我在全村摸了摸底,发现有75%的农民家里没有笔和纸,同样没有书。”3月9日,针对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湖南慈利县零溪镇象鼻嘴村党支部书记向平华代表说,“这些年,搞经济建设的手伸得又粗又长、又大又硬,但为农民提供各种培训教育、丰富农民精神生活的手却又松又小又短。”(3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不全面,至少两方面。习近平同志2006年就指出,“如果我们改变了农村的外在面貌,却没有改变农民的精神面貌,那么新农村建设还是在低层次开展。”这个论断深刻揭示出,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个都不能少”“一项都不能偏”“一步都不能慢”。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是重要的民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向“户户通”升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覆盖所有农村学生的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一揽子针对农村的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和政策,积极助力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有效助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但还应该看到,在一些农村也存在“物质富裕、精神贫困”的现象和问题。

  青壮劳力外出打工,老人儿童值守村中。在农村“空心化”的背景下,除了过年时聚几天热闹一下,平日里,年轻人难以照顾老人,留守儿童难见父母,血肉相连的浓浓亲情在变淡。有些农民上了楼,但邻里间相互照顾、互相扶携的纯朴风气和醇厚友情在变淡。很多常年在外的年轻人,习惯了大城市的喧嚣,适应不了小山村的寂寥,热爱故土、回馈乡里的乡情在变淡。由于教育培训不足、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缓慢,一些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节拍”,加上一些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逝世,农村的才情在变淡。

  亲情变淡,让家庭不尽孝道、争夺财产、婚外情等不和睦现象时有发生,留守儿童犯罪令人心忧;友情变淡,让邻里纷争、生活琐事等各种纠纷经常出现;乡情变淡,让年轻人回乡逗留时间短,热闹的人气越来越少见;才情变淡,使得群众文化生活受局限,不少村民每日只能打麻将甚至从事赌博等非法行为,一些社会丑陋现象日益凸显。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不能“富了口袋贫了脑袋”。要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选好突破口和着力点,合力拧成一股绳。要继续加大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文化服务下乡,让乡镇综合文化站处处开花,让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处处结果,这样,村民文化生活才能有好地方,同时也能为吸引人才筑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是最活跃的因素。要继续鼓励优秀人才深入基层惠民,同时内外兼修,继续加大基础教育和就业培训力度,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生活,培育一批农民文化带头人和文艺骨干。

  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各级管理者既要发挥主导作用,改变旧观念、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上面要给政策,给财政支持,基层的主动探索积极作为也很关键,像湖南慈利县零溪镇象鼻嘴村,从村力范围内能做的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娃娃抓起,搞起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培训活动,两年时间就使村风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只有多方合力,上下驱动,“书香社会”才能在农村扎根,才能真正留得住乡愁,其乐融融的景象才能更加广泛,才能真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砥砺前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