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陈 凌:崇德向善,人人都是“燃灯者”
陈 凌
//www.workercn.cn2015-03-12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22年坚守公交岗位,笃信“每辆车都有终点,但为民服务没有终点”;旅游途中,救起落水的修桥工人,坚信帮助他人才会让自己的正能量永远“满格”……今年全国两会上,王曼利、铁飞燕等人大代表的凡人善举,引发了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共鸣与思考。

  丹青难写是精神。曾几何时,大街上,面对老人摔倒,很多人疑心是不是“碰瓷”,犹豫要不要上去帮扶;餐桌上,毒奶粉、地沟油、“问题鸡肉”等困扰百姓,冲击“舌尖上的安全”;一些干部信奉权力、关系和金钱,拉圈子,搞帮派,甘当权钱交易所所长,忘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凡此种种,一再制造着价值真空,侵蚀着精神“栖息地”。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一位作家这样描述“形意拳”,意谓出拳之后倘若有回旋的念头,最终会退无可退。道德建设所处的境况,正与此相似。面对“人心不古”的喟叹、“道德滑坡”的忧虑,假如大家都无动于衷,甚至处之泰然,只会使劣币驱逐良币,不断侵蚀道德的土层。郭明义说:如果发出一点光,放出一点热,能够换来他人生命之花的绽放,换来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谐,这样的人生,我无怨无悔。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线,从来不取决于看客,而瞩望于那些默默耕耘的行动者。

  “你就是他人的环境”。能否擦亮人心向善的镜子,走出道德贫瘠的泥沼,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唤醒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律令”。其实,每一个人的义举善行,每一次的无私奉献,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声宣示,都会在他人心中播撒下善的种子、激荡起道德的涟漪。不辜负每一个成为道德星辰的机会,纤微尘土就能垒起道德高峰,让崇德向善如高山之松一样挺立。

  实际上,我们身边并不缺乏善行。那些给我们带来感动的人和事,往往都近在咫尺。重庆秀山供电公司抄表工瞿秀泉,坚持每天至少捐出一元钱,8年多来,和爱心小组一起帮助42人完成了中学学业,一元资助汇聚了百分爱心;辽宁锦州“好邻居”赵志有,义务默默打扫全楼楼道好几年,让邻里关系温暖如春;江苏江阴老人张纪清化名“炎黄”做了27年好事,“用化名和假地址,就是怕人找到”……正如一首歌所唱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普通人身上闪耀的道德光芒,是无言的教育,如阵阵清风吹散了迷雾,让精神纽带一点点延展开来。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前行的道路。诚如全国政协委员单霁翔所说: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哪怕是在故宫里捡个垃圾,故宫的垃圾就越来越少了啊。朴实无华的语言,却赢得了高分贝的掌声。掌声的背后,正是大家对“小处着手,人人可为”的价值认同,对道德建设积微成著的殷切期待。

  从这个角度而言,核心价值观面前,人人都是“燃灯者”。即使是一支蜡烛,也应“蜡炬成灰泪始干”,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即使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闪耀光芒,为他人照亮黑夜中的一角。从我做起,人人奉献光与热,那么,何愁社会不能风清气正?何愁理想信念的明灯不能在心中燃亮?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