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赵婀娜:“素颜”之规卸下谁的妆容
赵婀娜
//www.workercn.cn2015-03-19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每年的艺考都是媒体与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的关键词是“素颜”,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本色”出演。中戏首次在招生简章中强调不得带妆、并着日常服装考试。学校在考试现场还为考生准备了卸妆湿巾,号召学生以本色参加考试,正所谓“璞玉不琢”。

  细细想来,应当为“素颜”之规点赞。因为这样的规定不仅仅卸下了艺考考生脸上的妆容,还卸下了许多本不应附加在艺考身上其他内容。

  首先,“素颜”之规,有助于艺考回归理性。不知从何时起,提及艺考,我们的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就是一张张帅哥、美女的面庞,艺考与“美”与“帅”之间似乎被赋予了某种密不可分的逻辑关联。每年的艺考现场,也成了各家媒体长枪短炮,拍摄美女图片的竞技场。久而久之,一种非理性的艺考观在社会上形成,长得不好就别考虑艺考这条路,想参加艺考,不妨先整容。

  其实,所谓艺考,考的是对艺术的理解、艺术的修养、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考生的气质、内涵和综合素养,外在相貌只占考察内容中很小的权重,而且被关注的也应为是否有特点,而非漂亮与否。我们常常讲“德艺双馨”,却从未强调“美艺双馨”正是这个道理。如今,“素颜”之规,必将对“艺考观”起到良性的引导,鼓励和引导更多的考生将对自身外貌的关注转移到内在修养与知识技能的提升。

  同时,“素颜”之规,还有助于艺术更好地回归生活。提及艺术,很多人都觉得距离自己很遥远,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无关,艺术也好,艺考也罢,只属于一小部分人。究其原因,与多年来被形式化、功利化、“架”到高处的艺考息息相关。其实,艺考属艺术教育的范畴,艺术教育并不属于某一个专门的、特定的群体,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这样的画面,我们都不陌生,在巴黎街头,年事已高的老妇人依旧服饰搭配景致,举手投足都极尽优雅,这就是艺术。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广场,高雅且富有内涵的广场雕塑令人叹服且驻足,这也是艺术。

  艺术本就与生活密不可分,只有当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与每一个人都发生关联之时,才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真正理性、健康的艺术氛围,而只有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才会全面提升广大民众的艺术素养,也才能出现更多的艺术大师。

  因此,让更多的考生素颜,让盲目狂热的艺考降温,让艺术教育摆脱功利主义的纠缠,让艺术回归生活的本位,营造一种人人与艺术相关,人人皆可关注艺术的氛围,艺考与艺术教育才能真正迎来理性的春天。

  有艺术大师曾说,“艺术应当担负起哺育思想的责任”。很好,但愿这次的“素颜”之规成为艺术回归本质的开始,不重外表,重在探求人的精神与思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