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新华社前天报道,记者就全民阅读话题采访了北京的快递员小刘,小刘说他最后一次坐下来认真读书是翻看快递公司发的技能培训手册,不过他又跟着问一句:“看微信朋友圈文章算吗?”
小刘疑惑的是移动阅读算不算阅读?这个问题,其实也困扰着很多人。
照理,无论什么方式的阅读都是阅读,但在很多人看来,移动阅读算不上真正的阅读。然而,现实的情况是,2014年,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56本,与2013年的4.77本相比,略有减少;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上升了8个百分点;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半小时。这干巴巴的数字有大量活生生的生活场景所印证:街头一些书店黯然关门,而在晃悠的地铁车厢里,却到处都能见到拿着手机或电子书埋头阅读的人;夜晚靠在床头拿着PAD滑来滑去,已成为许多家庭的“生活照”……种种移动阅读景象在10年前不可想象。移动阅读之所以比纸质阅读有所上升,关键在于它契合了人们的现实需求——生活节奏加快,阅读不得不化整为零。
不错,在移动阅读的人群中,有不少是在看微信、看段子、看“鸡汤”,也就是所谓碎片化阅读。且不说这类阅读不能代表移动阅读群的全部,就是所谓碎片化、浅薄化阅读,也是阅读,大多也是“开卷有益”——只要不是诲淫诲盗。我们不可能为所有阅读者规定“必读”什么,因为在此为“必读”,在彼未必。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谁愿意按照别人的意思安排自己的生活呢?更何况,即便是微信上的内容,不少也还是有开智有益作用的,我们没有理由将这种阅读全都视为浅薄。
书香社会绝非只是纸质书香社会,从移动终端飘出来的书香也是书香,同样也强大着我们的文化家园。当务之急,是应该为移动阅读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便捷方式。在实体书店到处关门的同时,我国手机阅读用户却越来越多,已经超过两亿,我们不能不高度关注这个阅读方式。有消息说,当当网去年电子书下载量达到6000万册,今年当当读书(手机客户端)用户人均日阅读时长已达50分钟。另据报道,截至去年底,中国国家图书馆通过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平台实名注册用户已达550万,他们正在利用移动互联等新媒体技术,以适应新媒体时代公众阅读习惯的变化。现在很多领域都在关注“互联网+”,把它联系到阅读上,一方面显示互联网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实体书店的生存,另一方面也显示互联网在深刻地改变中国人获取与阅读书籍的方式。在优化实体书店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提高移动阅读的深度和精度,让移动阅读更具书香气,我们显然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马致平:传统书店亟待转变经营思维 2011-11-02 |
王 琳:“最美书店”因何而美 2012-02-28 |
余佐赞:贵在倡导读书之风 2012-05-15 |
吕 洪:书店的消失不应成为阅读的挽歌 2014-05-08 |
魏 青:期盼实体书店迎来春天 2014-05-14 |
施 平:阅读,让城市更优雅 2014-08-13 |
张立美:实体书店唯有转型才能自救 2015-01-07 |
王 婵:建设“书香社会”不妨从全民“悦读... 2015-04-22 |
经济日报:建设书香氤氲的文明社会 2015-04-23 |
王 婵:建设“书香社会”不妨从全民“悦读... 2015-0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