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刘乃康:当谈论“点翠头面”,我们该谈论什么 
//www.workercn.cn2015-04-25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既要看到公众积极关心环保、参与动物保护的一面;也要承认当前传统艺术中,在道具材料和制作工艺层面存在不小的进步空间。当然,公众人物自身也要言行克制。

  天津京剧演员刘桂娟的一则有关“点翠头面”的微博,不仅把自己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让“点翠头面”这个一般人比较陌生的传统工艺,一时间成了网络热词。

  说起来我也算个半吊子的京剧爱好者了,但乍一听到“点翠头面”这几个字,也是一头雾水——主要是让“点翠”这两个字以及其材料和制作工艺给闹懵了;到网上一查,才一来二去知道了点儿眉目。由此可见,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便说到哪个细枝末节,都深藏着学问。我猜刘桂娟在微博上晒她戴的那个头面,很可能也有这个意思。但网友们出于动物保护和环保理念的质疑,也不能说没有道理。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往往大相径庭。

  京剧艺术发展至今,历经二百多年历史传承。老辈艺人受当时生活理念与工艺技术的制约,在道具行头的制作上,主要采用动植物等作为原材料,既是其时历史条件的客观反映,也体现了一代代艺人对京剧艺术在表现力、观赏性等方面的精益求精。在那个年代,就“点翠头面”而言,其珍贵处,莫过于能呈现“光泽流动,永不褪色”的艺术效果。而有关这一点,对不去剧场看戏,特别是不了解演员行头制作过程的非戏迷而言,恐怕很难体会。

  不过话说回来,以现在的灯光技术和舞美水平,想在演员的头面上达到“光泽流动”的效果,恐怕不是什么难事。因此,有关这场“点翠头面”的谁是谁非咱先搁在一边,单就保持抑或发扬京剧艺术的表现力与艺术效果而言,即便没有或不用点翠头面,只要演员功底扎实、各部门尽力配合,其艺术效果可能未必会减分。何况,据了解,在现在的演出中,大多数演员也不再用真点翠。

  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点翠头面及其工艺,于演员,于京剧艺术来讲,显然早已超越了单纯行头的意义,而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含量和“非遗”的成分。有鉴于此,即使是从保护动物和环保等人文理念出发,对这类具有明显文化艺术传承的手艺或艺术,也不宜简单加以禁止。毕竟,出于文化传承目的的制作和展示,不同于一般性的商业用途。

  因此,当我们谈论“点翠头面”,应该跳出事件和情绪,多一些客观理性。既要看到公众积极关心环保、参与动物保护的一面;也要承认当前传统艺术中,在道具材料和制作工艺层面存在不小的进步空间。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公众人物自身也要言行克制、客观发言。尤其是在大众环保、动物保护观念水位上升的今天,即使发“点翠头面”的微博“只是想表达京剧的美”,也要多多考虑大众感受,跟上社会观念的进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