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朱自强:提升“系列化”童书的品质
//www.workercn.cn2015-06-30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徐鹏飞 漫画

  我们的一些“系列化”作品在故事上出了问题,无论是并列型还是发展型,故事的创造力多有不足,往往只有破碎化“事情”,而没有完整的“故事”

  目前,儿童文学“系列化”作品出现了某些问题,致使其人文价值和艺术品质降低。面对这条“欲速不达”的路,大家已开始反思。

  实际上,童书“系列化”本身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提升“系列化”作品的艺术品质。我认为,提高“系列化”作品的品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写好故事。故事是儿童文学的关键,否则它所承载的一切都无从谈起。“系列化”作品中的并列型故事有许多优秀代表,如《明希豪森奇游记》《小淘气尼古拉》等,但是它们规模一般都不大。一旦规模大了,故事就容易变得重复、雷同,影响其可读性和趣味性。

  另一种故事类型,我称之为发展型故事,即由一个故事贯穿全书,以一个核心事件推动故事发展,它像穿起珍珠项链的主线,如果剪断主线,珍珠就会散落一地。在发展型故事创作中,作者可以从容地写起因,巧妙地作铺垫,为吸引读者的兴趣让故事峰回路转、曲径通幽,为调足读者的胃口让故事一波三折、惊涛拍岸,而故事的结局,当然要让读者意料不到。因为作者知道,这样写故事,读者才会啧啧称赞。但要写好这种发展型故事,需要有更强大的构思技巧和驾驭能力,其创作难度更大。

  我们的一些“系列化”作品在故事上出了问题。无论是并列型故事,还是发展型故事,故事的创造力多有不足,往往只有“事情”,而且往往是破碎化的“事情”,完全没有“故事”。一部国内发行量很大的系列作品,基本是在用电视语言写作,三秒钟一闪回,前后缺少勾连,更缺少景深。这种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缘于作者的才能不够,另一方面也跟写作投入的时间精力有关,快了、多了,往往就粗糙了。

  第二,要写好人物性格。叙事性作品当然要写好人物性格,儿童文学更是如此。首先要面目清晰,其次,要重视性格的搭配组合。怎么搭配?举个例子,日本作家那须正干虚构的“活宝三人组”,有一个男孩叫八谷飞,他行动力特别强,但是头脑简单,性格莽撞,什么事没想好就干了,惹出事了怎么办?博士出来收拾。博士博览群书,足智多谋,所以他就有办法解决事端。第三个人物叫阿慢,因为博士和八谷飞之间性格有冲突,需要有人来调和,阿慢就是一个包容力很强的孩子,他可以调和二人,使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故事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那就是“八谷飞的行动力,博士的思考力,加上阿慢的包容力,天下无敌”。“系列化”作品往往偏爱这种“三人组”的形式。而写好人物性格,需要在性格组合上花心思、下功夫。

  第三,要平衡雅俗。文学创作有一种提法,叫雅俗共赏。在优秀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作家随时可以写出感动,但作家懂得节制,感动过头会失去情感的平衡,使阅读变味,所以他会适时、适量地控制笔墨,以期与前面的风格保持一致。这就是所谓的雅俗平衡。

  第四,要在类型化中推陈出新。因为“系列化”作品往往是类型化的故事。类型化不是贬义词,它有自己特殊的艺术价值和功能,要想写好类型故事并不容易,需要能够“旧瓶装新酒”,在类型中推陈出新。在世界儿童文学的园地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作家,他的作品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波澜起伏的故事,但作家总是给自己设置创作难度,挑战自己的想象力,不断改变文体类型。文体的丰富带来了题材的广泛性。写法也非常有创意,充满了巧妙的设计。

  探讨原创“系列化”儿童文学有许多角度和途径,我认为,强化艺术标准,尊重创作规律是不可或缺的,必须摆在重要地位。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