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福建平潭海边又现迷人的“蓝眼泪”,随着海水涌动,仿佛浩瀚星空的瑰丽画面。然而,最近一则“金门船舶润滑油外泄,使得‘蓝眼泪’变‘黑眼泪’”的新闻,让众多市民随之担心:不少人夏天都喜欢去海边度假,除了像这次船舶润滑油外泄之外,游人增加、乱丢垃圾等,会不会使美丽的“蓝眼泪”消失?(7月23日《海峡都市报》)
游人追捧的夜晚海边“蓝眼泪”,其实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海里微生物在海水搅动下发出的蓝色荧光。所以,有专家便坦言:尽管它被视作了一种“美景”,“蓝眼泪”却并非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稳定在一定的平衡范围内才属合适。然而,从“蓝眼泪”引出的市民担忧这件事,我则随之想到,用“美景危机”来警醒旅游文明,或是有用且有效一招。
当下,旅游热潮和旅游文明的不尽和谐匹配,显然是一个不争的欠缺与纠结。譬如,诸多景区的沙滩每到旅游旺季时,往往总会出现游人乱丢垃圾的尴尬景况,几乎就像一块文明公德的“牛皮癣”,睹之皱眉,除又不易。不是说各地景区缺少“请勿乱扔垃圾”等的警示标牌,或者说没有安排相应力量来劝阻旅游陋习,而是在某些“习惯性失德”的游客那里,这样的谆谆善诱,一则处罚欠狠不太忌惮,二则老生常谈难长记性了。
不必讳言,游客的文明素质确实有高低。但是,有一点应是相近和相同的,那便是希望其到此一游的地方,风景果然“百闻不如一见”,美景还是“百分之百呈现”。这就启迪我们,对于包括“不要乱丢垃圾”等的文明旅游宣传和劝导,除了常规举措,能不能换种方法,使人自觉自愿地“好自为之”?譬如,对于海边涌动的“蓝眼泪”景观,有关方面或可善意“误导”一下,预先提醒游客,要是不拘小节地在现场乱扔垃圾,就会让“蓝眼泪”失去靓色,甚至来了白来,看不到它的瑰丽美景了。
用“美景危机”警醒旅游文明,这看起来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次优教育和引导,但实话实说,在“硬做”“硬抓”一时能成普遍选择的语境下,“以景护景”的危机式忠告,可能更易使部分游客站于“利己立场”,产生相对自觉与自律的意外实效。毕竟,比起将来或许要靠撞大运来一睹“蓝眼泪”的美景风采,现在尽力管好自身的文明旅游素养,总要显得轻而易举多了。
事实上,除了“蓝眼泪”这样的独特美景,在很多时候,自然景观的“永褒青春”,确凿与游人的文明观光、无害游览密切相关。如今,随着出境、出国游的渐属寻常,很多人也越来越认识到,“外面的世界”为啥很美丽、很精彩,关键的一点,还靠每个人潜移默化、从细从小的爱护与珍惜。由此而论,即便我们暂时“误导”地突出和放大“美景危机”,让一些游客多多顾及旅途之中的文明举止,说到底也瑕不掩瑜,与尽快从整体上助推国人文明旅游的“提质”“增德”,其目标与追求是一致的。
马跃峰:旅游景区要走出“公地怪圈” 2012-02-02 |
游客走过,垃圾成祸 2012-09-24 |
任仲平:生态文明的中国觉醒 2013-07-22 |
出游如何更文明 2013-08-20 |
经济日报:不文明,无“美景” 2013-09-23 |
刘伟才:多赏美景,别煞风景 2014-04-30 |
马钰朋:打点好礼仪文明的行囊再出发 2014-04-30 |
乔 木:“到此一游”莫成“遗臭” 2014-11-13 |
秦 川:春节游,请收起任性带上文明 2015-02-16 |
光明日报:景点门票价格岂能说涨就涨 2009-0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