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网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面对电脑,时间过得飞快,一天到头来却不知忙了什么,只得叹一句,“时间都去哪儿了”?近日,广州市社科院发布了经济蓝皮书,解开了网民们的心头之惑。报告显示,广州互联网普及率达78.4%,广州网民每周平均上网增加至20小时。其中,“获取免费信息”是广州居民上网的主要动机,占65.9%;随后依次是“网上购物”(63.2%)、“获取生活服务类资讯”(57.7%)、“网聊”(55.1%)、“影视音乐欣赏”(53.0%)、“网络游戏”(35.2%)、“对外通讯联络”(35.0%)等。
困惑是解开了,但单就这数据看却难以让人轻松。当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加之各行各业对“互联网+”的战略布局,网民们上网时间的增长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仔细分析广州社科院发布的“用户习惯”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端倪。网民们对于互联网的主要需求仍然集中在网购、网聊、听音乐、看影视剧等娱乐休闲领域。无论怎么看,也与“互联网+”的战略发展“八竿子打不着”。
任何一种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技术也不例外。互联网提供给我们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改变了我们的思维与生活方式,甚至颠覆了传统行业的生存模式的同时,也悄无声息地“娱乐消费”了我们的生活。网购、网聊、网游等娱乐、零售产业通过互联网技术无缝不入地渗透到生活中来,夺走了人们大量的闲暇时间,甚至有时工作和学习时间也要乖乖地“靠边站”。
短时的无效率、乃至无意义的上网行为,也许无伤大雅;但是,倘若长此以往,人人都将绝大部分上网时间献给了“娱乐消费”,那么我们可能就陷入了赫胥黎描绘的“美丽新世界”里,后果实在令人担忧。在信息化的时代,我们不应该再被动地沉溺于娱乐消费,而应当将上网的主动权握在自己的手中,成为信息的“主人”。只有真正有效利用好这上网的“20个小时”,才能让技术进步与人的进步互为依托、相互促进。
新华网:预装“绿坝”造福于民 2009-06-18 |
燕赵晚报:预装过滤软件一刀切不可行不合宜 2009-06-10 |
广州日报:化解“网瘾”的功夫在网外 2010-02-04 |
广州日报:化解“网瘾”的功夫在网外 2010-02-04 |
燕赵晚报:预装过滤软件一刀切不可行不合宜 2009-06-10 |
荆楚网:安装“绿坝”应鼓励而不宜强制 2009-06-10 |
广州日报:网瘾标准争论的背后是什么? 2009-08-29 |
新华网:预装“绿坝”造福于民 2009-06-18 |
熊丙奇:让青少年推动网络健康发展 2015-06-09 |
木 刀:“00后”儿童热衷“刷屏”宜疏不... 2015-0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