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1月6日至12月17日,由文化部组织复排、彭丽媛担任艺术指导、雷佳担纲的歌剧《白毛女》将在全国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巡回演出。继11月6日在70年前的首演地延安成功上演后,该剧11月9日在山西演出,赢得各界赞扬。
作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公开发表后延安鲁艺在新秧歌运动中创作出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将西方歌剧艺术与中国革命历史题材融合,采用中国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开辟了歌剧中国化的道路。
“每次演出都是满村空巷,扶老携幼……有的泪流满面,有的掩面呜咽,一团一团的怒火压在胸间。”作家丁玲笔下《白毛女》的演出场景,印证的是“人民文艺”的力量。70年后,当熟悉的旋律响起,今天的观众依旧热情如火,称赞这是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在中国音乐史上,歌剧《白毛女》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传世之作。复排这部红色经典,在新时期用歌剧艺术讲好中国故事,考验文艺工作者的,不仅仅是情怀。新版《白毛女》的成功,源于“原汁原味”与时代气息的和谐统一。“原汁原味”的,是对民族风格的坚持,是“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延续,是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的创作原则。时代气息方面,新版《白毛女》更加强调回归歌剧艺术本体,突出音乐性、歌唱性和旋律性,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比如对“赵大叔讲红军”“穆仁智强抢喜儿”等几场戏进行再创作,以前的对白和台词改成了唱段。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对文艺工作者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提出了这样的期待。从以王昆等为代表的第一代“白毛女”,以郭兰英等为代表的第二代“白毛女”,到以彭丽媛等为代表的第三代“白毛女”,再到以雷佳等为代表的第四代“白毛女”,中国民族歌剧的演出范式开拓、确立、发展,中西合璧、融会贯通的文艺创作准则一脉相承。在新版《白毛女》中,对以河北民歌《小白菜》音型为基础展开的一系列变奏,对富有河北梆子韵味的内心独白,雷佳的演绎凸显的正是“中西合璧”。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新版《白毛女》增加了一段喜儿的谣唱曲“我是人”。生存权利的呐喊,对演员的表现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没有前人经验可汲取,没有外国歌剧可借鉴,雷佳此段的演唱效果却不逊咏叹调《恨似高山仇似海》,充分说明了“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力”。
从音乐角度看,重唱作为歌剧一种极其重要的表现手段,却长期是中国民族歌剧相对于西方歌剧的短板。新版《白毛女》在这方面着力尝试,特别是喜儿与大春重逢相认时的“爱情二重唱”,显现了中国民族歌剧使重唱“真正中国化”的前景。不仅要有“高原”,更要有“高峰”。中国的文艺创作,需要这样的创新、这样的努力。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70年前,《白毛女》诞生,将“新故事”讲给全国人民听,激扬打碎旧世界、建设新社会的无穷力量,其鲜明的特征是创造——开创歌剧中国化,开辟新文艺道路。70年后,《白毛女》复排,传承中国歌剧事业、民族声乐,让我们感受历史的热度,其最大的价值当在激励——激励文艺工作者“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创作优秀作品,讲好中国故事。
齐鲁晚报:黄世仁咋成了“如意郎君”? 2009-10-16 |
齐鲁晚报:黄世仁咋成了“如意郎君”? 2009-10-16 |
钱江晚报:嫁给黄世仁 气死白毛女 2009-10-16 |
西安日报:“双节”消费意义重大 2009-01-09 |
大众日报:“白毛女该嫁黄世仁”凸显价值观... 2009-10-16 |
大众日报:“白毛女该嫁黄世仁”凸显价值观... 2009-10-16 |
北京日报:从朝鲜歌剧《红楼梦》看国内艺术... 2010-05-10 |
石惟正:茁壮红色经典之根 2012-10-19 |
李 舫:每个梦想都从大地生长 2013-09-12 |
李 杏:“韦爵爷”不行,“展护卫”就行? 2014-02-1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