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化节目怎样拥有生命力
王前
//www.workercn.cn2016-02-23来源: 光明日报分享到: | 更多 |
2015年,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呈现井喷之势,真人秀节目成为各大卫视竞争的利器。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不少节目选择了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传统文化类节目频现荧屏。
中华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可供挖掘、创新的素材取之不尽。相比一些通过比明星、拼颜值、制造大场面等博收视率的节目,传统文化类节目可以说是选择了很好的切入点。但是,目前荧屏上的传统文化类节目多是跟风之作,缺乏精品,有些节目更是着意于搭政策的顺风车,意欲从收视率上分一杯羹。在这种背景下,贵州卫视播出的益智文化类节目《最爱是中华》引起了笔者的关注。该节目2013年首播,创作之始便呈现出别树一帜的文史风格,着力还原历史真相、普及国学知识,犹如探出围墙的一枝腊梅,散发出清香。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电视荧屏承载有限,如何寻求二者的平衡?面对这个传统文化节目一直以来的创作瓶颈,《最爱是中华》没有被束缚住手脚,而是对节目形式与内容进行了“精雕细琢”和大胆创新,如“才高八斗”环节,选手要在规定时间内说出所抽中人物的8个关键词,考验学识深度与归纳能力;“文化密码”环节考验知识面,选手通过格内的汉字选题对阵,节奏紧张,富有竞赛性;“名师高徒”则是选手与导师的互动,体现了教学相长。
对文艺工作者而言,传承中华文明和弘扬民族精神,既要深入探寻传统文化的优秀根基所在,也要在新形势下把握新机遇、担当新使命,锐意创新,以广大观众喜欢的节目形式弘扬传统文化。《最爱是中华》的节目制作,有一个环节颇具问题导向——邀请在国学领域有研究的导师,讲解名言典故,澄清观众耳熟能详的知识点中存在的误区,力图补过拾遗。
推动传统文化“理解、记忆、展开”,实现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立足于此,电视文化节目才会拥有生命力,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编辑:张苇柠
李 慧:广电广告如何应对 2010-11-29 |
杨雪梅:抵制过度娱乐化是电视媒体的责任 2011-10-24 |
中工时评:“禁言令”与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2014-01-15 |
新华日报:不能让收视率一票“淘汰” 2010-03-12 |
新华日报:不能让收视率一票“淘汰” 2010-03-12 |
人民日报:我们需要怎样的真人秀节目 2015-04-02 |
段思平:周立波不能恶心别人,成全自己 2015-06-30 |
郦 波:《咱们穿越吧》—— 感受穿越历史... 2015-10-22 |
李小佳:当高台花鼓遭遇荧屏“毒舌” 2016-01-12 |
李小佳:传统曲艺如何觅得“风口” 2016-01-13 |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