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彩礼背后的文化对立
毛建国
//www.workercn.cn2016-02-25来源: 太原晚报分享到: | 更多 |
在河南中部某村,“婚姻”的价值不仅由不断飞涨的彩礼支撑,而且女孩也依照相貌、学历的不同,而被标上了不同的价格。彩礼按照学历不同,本科15万元,大专12万元,中专10万元。(《中国青年报》2月24日)
现在,对彩礼的吐槽很多,貌似理性的分析也不少,主流声音指向三种。一是农村父母观念有问题,还停留在旧时代。二是社会保障不力,很多农村父母想通过索要彩礼,来保证自己后半生。三是人口结构失衡,男多女少。
越是貌似深刻的分析,越有可能离题万里。在谈论彩礼时,想请大家注意一个问题。彩礼是给女方的,可事实上,又有多少彩礼钱是被女方父母用掉了?
就彩礼问题,笔者调查了几个身边人。这几个调查对象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身在农村,有出自农村,也有城里生城里长的知识人士。调查发现,多数人支持适当要彩礼。原因主要有几种,一来要彩礼是一个传统,没必要打破;二是通过要彩礼,体现对女儿的重视;三是通过索要彩礼,来考验男方的实力,以及对女方的感情认同。理由值得商榷,但就其初衷来看,多数父母索要彩礼,主要还是为了孩子,而不是为了自己。
在对彩礼的围观中,存在着一种明显的文化对立。这种对立的由来,有着传统的“妖魔化丈母娘”的影子。很多人在评价和认识一个现象时,喜欢套用现成模式,把看到的一切都归咎于世风日下。这种文化对立,还受到城乡隔裂的影响。表现为很多人在谈到农村,特别是相对落后的农村时,抱有傲慢的态度,以此体现自己的高人一等。
一种风气蔓延开来,不排除会发生一些扭曲和变形,特别在个别地区和个别人身上,会发生“沉重的彩礼”。但就普遍现实来看,并没有大数据证明,今天的彩礼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沉重彩礼背后的文化对立,尤其需要警惕。
编辑:周文
广州日报:西门庆是怎么成文化英雄的 2010-05-05 |
吴 强:沉重的彩礼 2011-06-03 |
张颐武:《搜索》与“第五代” 2012-08-13 |
陈广江:平坟事件又为“傲慢用权”上一课 2013-02-21 |
李英锋:别让彩礼成“鸳鸯棒” 2014-05-13 |
中国青年报:中日青年的差异,没有想象中那... 2014-08-27 |
唐金凤:莫让年轻人“婚不起” 2015-05-05 |
农村“妻荒”背后的“伪市场” 2016-02-15 |
彩礼标价 2016-02-25 |
“盘点网络热议事件十大关键词”之“网络自... 2009-12-07 |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