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只要自己还具有“专念”的力量,去管控、理顺阅读到的东西,这个“知识或想象”的轮子就能够照常转动起来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关于全民阅读的话题逐渐多了起来。关于阅读,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某人惭愧地说自己没时间看书,几个月都读不完一本书;某人感慨自己刷微博、刷朋友圈如同“阅奏章”,不知不觉就浪费了几个小时;某人扼腕状声称要“戒网戒朋友圈”,结果没几天就被发现早就偷偷重新用上了……
一些人之所以为沉迷于手机阅读,并感到“羞耻”,是因为如今社会上似乎有一种倾向,认为拿起书阅读才是真正的高雅和有文化,而通过手机等方式获取信息,则是肤浅的、碎片化的。我自己一度也陷入这种莫衷一是的情绪,但最近却豁然开朗了:我们没有必要将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截然对立。
在《网络素养——数字公民、集体智慧和联网的力量》一书中,美国学者霍华德·莱茵戈德提示我们,在网络时代,每个人应当具备“数字公民”应有的五个网络素养:管控注意力、对垃圾信息的识别能力、参与力、协调力和联网能力,聪明地使用社会化媒体,从而掌控自己的命运。
在这种提示下,我意识到“专念”二字在阅读中的重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自我警示,自己正在看什么,有什么价值,如何延伸思考,并借助网络即时搜索功能,以问题导向,探究明白更多的东西。通过每天一到两个小时的“专念”,将看到的东西横向化(联系学习、扩充感性)或者纵向化(追根溯源、扩充理性),会发现网络碎片化的阅读会被粘合起来,令自己有更多的获益,而不再是“看了一晚上,不知道看了啥”——如果再加上一点记录下来收获的习惯,则更加美妙了。
当然,就如同那本很流行的法国著作《别想摆脱书》一书中描述的那样,书籍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它所代表的人类文明不可能被简单代替掉。但是,多一点“专念”的意识,至少可以在传统阅读与网络电子阅读中,寻找一种“和解”与互通。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并不完全取决于载体。《别想摆脱书》里写到,书籍就像是一种“知识或想象的轮子”,任何技术革命都不能阻止它的转动。从进化论的角度,这个主语似乎也可以改为“阅读”——不管是书籍、报刊,抑或网络电子阅读,甚至是朋友圈里的阅读——只要自己还具有“专念”的力量,去管控、理顺阅读到的东西,这个“知识或想象的轮子”就能照常转动起来。就如同说,你要探究思考一个命题,从图书馆浩瀚的书籍中一本本翻找答案是一种方式,通过网络搜索工具,通过海量的网络超链接,同样也是一种方式。 对于天天念叨着“诗与远方”的人来说,手机生活并不只有“眼前的苟且”,也不要把书籍描绘成高高在上的“诗与远方”。生活不在别处,生活可以在书籍里,也可以在手机里。很多新兴事物与传统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亦此亦彼的。我们需要警惕手机阅读为代表的信息碎片化,但大可不必陷入深深的内疚,甚至认为只有分道扬镳才可以。阅读的关键,是你做了阅读与想象的主人,还是被牵着鼻子走的游魂——逐流太易,迷失太易,是驾驭生活,还是被生活驾驭,取决于自我的反省与控制。
整体来说,国内对于网络文化心理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对于网络公民如何置身在新科技潮流中不被淹没的指导,还远远不够;手机消费者的自主管理,多数还处在“戒了开、开了戒”的低水平阶段。在一个浮躁的时代,“专念”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概念,每天专念一两个小时,会令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多的精神聚合与知识精进。让“手机党”也懂得多一些阅读的味道,也懂得如何踩在知识与想象的轮子上,这不仅是与现实的和解,更是与时代的共生。
胡 波:就这样被“浅阅读”征服 2012-07-13 |
李浩燃:回归阅读是自我救赎 2014-04-21 |
周俊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要一体发展 2014-08-21 |
鸿 亮:用阅读打好生命底色 2015-04-02 |
房清江:古籍借阅与保护应可兼得 2015-04-20 |
禾 刀:挖掘图书馆的独特优势 2016-01-07 |
网络阅读也可以走向深阅读 2016-04-20 |
【大众话题】数字化阅读不是“洪水猛兽” 2016-04-21 |
数字化阅读不是“洪水猛兽” 2016-04-21 |
鼓励阅读不该拘泥形式 2016-04-2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