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杭州钱江边新落成一座高层建筑,名叫“杭州印”,高39层,大楼中间分开,造型独特。附近不少市民笑称,这幢楼左右“大腿”粗细相差太多,有点“营养不良”,媒体所作的描述也是标签化,相当否定。
我仔细端详了一下“杭州印”,觉得它还是相当有创意的设计。最近几年,中国出现了一批有点创意的建筑设计,很多人一下子适应不了,看不惯,就各种吐槽。这种建筑,有时候表现为结构不对称,或者从其他方面打破了人们的审美定式,引起一些人的不认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又慢慢地被人接受了。
当然,中国的奇葩建筑不少,败人胃口,带来一种非常糟糕的景观体验。有些建筑师一味地“仿生”、“仿物”,比如把建筑外观设计成一只酒瓶、一艘轮船或者一枚火箭,说是寓意乘风破浪或者一飞冲天,其实并无多少美感可言。还有就是俗气,比如建筑外观像一只金元宝,而且外墙弄成土豪金,并无美感,让人看了觉得俗不可耐。对于这样的东西,我们不仅要嘲笑,而且坚决反对。
“杭州印”的建筑设计,有值得欣赏之处,能否被接受不妨耐心观察。有些建筑创意,你起初可能会觉得很突兀,觉得看不懂,原因是人们习惯了现代建筑的对称性、整体性以及结构的统一性等,习惯认识中的建筑样式有二,一是火柴盒式,二是摩天大楼,其中摩天大楼大致又都是拉长拉细的长方形。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诗,也体现一定的哲学。有些建筑体现的哲学思想,其实就像是将一堆模块堆积在一起,外观上缺乏整体感,但它更强调人在建筑中体验的多样性,建筑的功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调,从而丰富了建筑艺术的内涵。世界知名的古根海姆连锁博物馆,它的每座博物馆建筑都堪称经典,起初也是引起巨大争议,但经过时间的沉淀,这些建筑现在被认定为杰作,成为博物馆的标志和最有价值的“收藏”品。
我们在建筑设计上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对于一些奇奇怪怪的建筑,甚至把中国建筑领域当试验田的不负责做法,要断然反对。对于出新的创意,我们要给予宽容。现在的建筑跟风、攀比现象严重,摩天大楼模式铺天盖地,更有不少奇形怪状的设计毫无内涵,让人厌恶。三下五除二的设计一座平庸或者奇葩建筑是容易的,用心弄出点新意,颠覆了日常的审美趣味,有时候却要承担一定的压力。这个时候,我们要避免盲目贴标签,这不利于中国建筑设计与艺术的发展。
新闻观察:拉动消费可学杭州"傻... 2009-01-23 |
钱江晚报:北大眼中,有多少名校长 2009-11-10 |
钱江晚报:北大眼中,有多少名校长 2009-11-10 |
吴睿鸫:“贵族”高铁更应跑成平民高铁 2010-12-22 |
杨国栋:图书馆免费开放比GDP增长有意义 2011-01-20 |
刘福利:为何频发“读书无用”的悲凉感叹 2011-12-16 |
吴杭民:暧昧监管令染指科研经费升级 2013-07-30 |
胡印斌:公车整治贴标志更要触动利益 2014-04-21 |
舒 锐:面对“奇葩”客户,银行有解吗? 2015-02-10 |
月饼早产提示食品“孕检”常态化 2015-09-0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