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和北京市初级中学京剧教材编写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大力推进京剧进校园活动,以更好地传承国粹文化。目前初中版的京剧教材已在丰台区试用,将在全市推广;同时小学版京剧教材也筹备编写,将适时推出。(5月3日《新京报》)
中国拥有着五千年历史底蕴,有着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作为活态的文化遗产,乡愁的文化载体,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
京剧作为国粹,是我国戏剧中的“龙头老大”,如今却也面临着一个不争的事实:京剧的观众,就整个中国而论,别说是年轻人,就是中老年人恐怕也“多乎哉?不多也”。而有志于投身京剧表演艺术的人逐渐减少,京剧各行当的发展都在遭遇不同程度的人才危机。“老大哥”京剧尚且如此,那么,作为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小兄弟”——民间小戏剧的情况又如何?
据调查显示:小戏种身陷“边缘化困境”,许多戏曲只是作为“参赛戏”或“评奖戏”而召集演员临时排练,常常在活动一结束,就“曲终人散”,它们正遭遇人才流失、青黄不接、创新受阻、没有市场、难以为继的困境……来自文化部去年的权威数据更令人吃惊:1959年中国尚有368个剧种,目前只剩下286个,相当于平均每两年就有3个剧种消失;全国有74个剧种只剩下一个职业剧团或戏班,处于几近消失的边缘。
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去年7月29日出席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强调:振兴戏曲艺术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和繁荣文艺事业的需要,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出更多艺术精湛、群众喜爱的戏曲精品,不断开创戏曲事业新局面。
京剧以教材的形式进入中小学校园,这确实对加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对于戏曲欣赏来说,向来有“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之说。若让学生了解京剧的一些基本常识:生旦净丑行当的装扮,二黄西皮的不同韵律,唱、念、做、打四大表演形式,欣赏一些京剧经典的片断,这对学生接近、了解、喜欢到热爱京剧必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的接班人会不断涌现,那么京剧表演就不怕后继无人,京剧振兴也就指日可待了。
当然,不仅京剧,我国的黄梅戏、花鼓戏,秦腔、祁剧、皖剧等其他地方剧种也可以因地制宜地进入中小学校园让学生们学习、了解,表演……这不仅可以活跃师生校园生活,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而且还能拯救民间戏曲文化,保留下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国人的乡愁,繁荣祖国文化,这无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人民日报:电视文艺:创新发展30年 2008-11-13 |
大众日报:谁人识得介子推 2010-04-07 |
大众日报:谁人识得介子推 2010-04-07 |
人民日报:电视文艺:创新发展30年 2008-11-13 |
谭荣邦:粤剧何以在香港重露曙光 2010-10-28 |
龚和德:迎接振兴京剧新阶段的到来 2010-12-23 |
2012关键词评点(上) 2012-12-25 |
钱江晚报:祝福祖国青春永驻 2009-09-15 |
钱江晚报:祝福祖国青春永驻 2009-09-15 |
刘巽达:戏曲传承发展的“悲观”与“乐观” 2015-12-0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