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看戏不花钱”的文艺演出毕竟只占少数,根本不可能挤占商演市场的份额,哪里会影响演出市场的培育。
日前,中国文联发布《2015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从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等领域盘点剖析了年度艺术发展趋势。《报告》还对文化惠民工程进行了理性思考,单纯以低价甚至免票方式招徕观众,在赶走高票价的同时,也令观众滋生了“看戏不花钱”的心理,大大不利于演出市场的培育。同时戏曲观众相对有限,公益演出做得越好,商演市场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北京青年报》5月4日)
文化惠民令观众滋生了“看戏不花钱”心理,对于中国文联这一“理性思考”,我并不十分认同。文化惠民不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就要惠及民众,力争让基层部分百姓“看戏不花钱”。若害怕文化惠民催生“看戏不花钱”心理,如何放开手脚推进文化惠民?
文化惠民真能催生“看戏不花钱”心理吗?恐怕是个伪命题。“文化惠民活动往往针对基层,有特定对象,如进企业、学校和农村,开展的活动往往也比较大众,对很多人缺乏吸引力。如一些地方推行公益电影进影院,每周仅一两场,放映的几乎都是老电影,且往往在上班时间,有多少老百姓愿意或能够参与?”看戏不花钱“的文艺演出毕竟只占少数,根本不可能挤占商演市场的份额,哪里会影响演出市场的培育。
文化惠民也并不意味着,所有惠民演出都不需老百姓花钱,只不过比较低廉。不少演出票价动辄成百上千,让人望而兴叹。政府推进文化惠民就在于以低票价赶走高票价,让文化产业依靠广大普通观众参与,得到真正繁荣,因为好戏多、票价低,文艺演出才会车水马龙。很多时候,文化惠民活动做的是“惠民”文章,而非“免费”文章。
随着文化娱乐活动的增多,近年来,老百姓的鉴赏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越来越识货,对质量不高的文艺演出肯定会“用脚投票”,谁会花冤枉钱?有关方面担心或害怕文化惠民令观众滋生“看戏不花钱”心理,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只要是质量上乘、性价比高的文艺演出,肯花钱的老百姓还是挺多的,不怕没有较高的票房收入。与其担心文化惠民催生“看戏不花钱”心理,不如生产更多优质作品,来激活市场。
齐鲁晚报:“于丹被呛”中的喧嚣与理性 2012-11-19 |
办晚会既要节俭更要节制 2013-08-15 |
晚会堕落 2013-08-16 |
李晓亮:抵制郭德纲,封杀还是捧场 2013-12-16 |
钱夙伟:“舌尖2”何以要作假 2014-05-14 |
赵清源:郭美美,一个值得解剖的样本 2014-08-05 |
沈占明:谁“成就”了郭美美? 2014-08-13 |
内陆飞鱼:“好声音”张磊分享了民谣果实 2015-10-08 |
吕效平:校园戏剧真正优势在哪里 2015-10-16 |
周凡恺:“假唱”应定诈骗罪 2009-09-0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