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当前收藏界的“盛况”,在许多公众看来,看似热闹,却与古文物所应有的高雅气质相距甚远,甚至带有一股子粗鄙之气。北师大接受古瓷器捐赠受争议一事问题的根本还必须看清楚,收藏界制假造假、炒作蒙骗的浮躁粗鄙之风,实在需要相关部门细细反思、狠狠治理一番了。
近期,北京师范大学接受校友邱季端先生6000件古瓷器捐赠中或有大量赝品的消息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近日许多媒体刊文跟进,或批评大学捐赠制度的不完善,或指责大学风骨气度的缺失,或质疑捐赠者作为收藏家的外行。凡此种种,各执一说。
然而正如邱季端近日在《厦门日报》上所言:“我都还没捐,何来赝品?”北师大和邱季端遭受如此大量批评和质疑,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近年来收藏界的诸多乱象背了黑锅。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当前收藏界的“盛况”,在许多公众看来,看似热闹,却与古文物所应有的高雅气质相距甚远,甚至带有一股子粗鄙之气。
其乱象,如拍卖公司知假卖假、利益集团联手做局、天价拍品层出不穷,或是编造故事蒙骗新人、粗制滥造薄利多“骗”,等等。
随着收藏从小众行为转向大众行为,其文化雅趣已经被投资升值的金钱味道完全遮盖。正如文化学者吴树所指出的那样:“在投机冲动的异化下,国人好古藏古的文化志趣被‘铜臭气’严重侵蚀。当前的全民收藏,已偏离文化轨道,变成一场不谈艺术、只谈价格的金钱游戏。所谓的收藏,自始至终都建立在追求暴利的幻想之上,以至于在近亿人的收藏市场,几乎只有上家与下家,找不着几个真正的藏家。”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这几年出现“奇幻”的冀宝斋和所谓的“国宝帮”也就不足为怪了。
“现在中国的收藏市场,95%的人用95%的钱买了95%的赝品。”收藏界长期的乱象带来的舆论调侃,也反映了公众对于私人藏品的普遍不信任,对于没有确凿来历的古董普遍认为有假,对于热衷收藏的人多以冷眼观之。
说白了,收藏界尤其是陶瓷界的“水”很深,稍有不慎,就要遭受损失、闹出笑话。在这个商业占主导的收藏界里,政府部门尤其要慎之又慎。例如“冀宝斋”之类,作为自娱自乐也无可厚非,但一旦成为河北第三批“省级科普基地”,成为国家3A级旅游区,成为当地政府重点打造的标志性文化设施的时候,其赝品和造假的问题就不光是买卖“打眼”那么简单了,相关政府部门的投资、精力、信誉和公信力都会受到严重的损害。
从这个角度来说,北师大的遭遇,说冤也冤,说不冤也不冤。冤就冤在收藏界乱象丛生,舆论把锅背在了北师大身上。说不冤呢,就在于这是一件亟须谨慎对待的事,捐赠目录还未拟定,“京师瓷”这一提法未免有些过早。但问题的根本还必须看清楚,收藏界制假造假、炒作蒙骗的浮躁粗鄙之风,实在需要相关部门细细反思、狠狠治理一番了。
吴为忠:“乱藏”的背后 2014-04-11 |
“爱好”岂能成特权通行证 2014-07-08 |
陋室观复:收藏到底是怎么回事 2014-08-18 |
陋室观复:收藏到底是怎么回事 2014-08-18 |
燕山快笔 2014-11-04 |
张京品:领导干部“分羹艺术”的乱象该管管了 2014-12-05 |
图说:卷土重来 2015-01-13 |
郑 杨:“艺术银行”值得探索 2015-01-13 |
观影自学的性教育还应综合施治 2016-03-01 |
尴尬航天钞 2016-03-0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