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捧洋节不如过好本土节日
范子军
//www.workercn.cn2016-11-02来源: 长江日报分享到: | 更多 |
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万圣节,尽管属于“舶来节”,但有不少人发现,如今这个“洋鬼节”正和圣诞节、情人节一样,逐渐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节日的气氛也越来越浓。在广州的很多幼儿园和教育培训机构,都组织了万圣节的主题活动。(11月1日南方日报)
热捧洋节引发的关注和议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国人从排斥到接受、从不适应到无所谓、从心存抵制到乐于参与的态度嬗变,恰恰显露出中华民族的开明、包容、豁达和自信。我们更有必要深度反思的或是,面对全球化潮流和东西文化的碰撞,是不是该拿出追捧洋节那样的热情过好本土节日,传承、弘扬好自己的民族特色节日。
圣诞节、万圣节等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也可以说与我国的春节、中元节相对应,过节形式、氛围等的不同,正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洋节传入国内令不少人感到新鲜、好奇进而模仿,很多人说白了就是图个乐子。其实,那些热捧洋节者未必就懂其含义,即使知其所以然,也未必真心信奉。人们真正纠结的是,何以“过洋节”如此热闹,过本土节日却相对冷清?
作为商家无论是西洋节日还是中国节日,借节造势无非就是为了招揽生意;一些幼儿园组织孩子过“万圣节”,甚至要求家长配合制作南瓜灯,尽可能让孩子们玩得开心,固然也没有错。只是有必要问一声,本土节日是不是也能够做到如此投入?有没有尽可能让孩子们把节日过得更丰富、快乐些?会不会有意无意冷落本土节日的潜意识存在?
拿幼儿园过万圣节说事,没有苛责和上纲上线之意,但这却是个很好的探讨切口。假如孩子记忆中更多的是“过洋节”带来的乐趣,而中国节日元素留给他们的印象却不那么鲜明、深刻,将来会不会给中国节日文化的传承带来尴尬?注重发扬光大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无论是教育者还是社会各方显然都该做出应有的反思和努力。
编辑:张苇柠
编外谈:团圆遇浪漫,到底陪谁过?(晨思) 2014-02-13 |
王传涛:用平常心看待“拆二代”幸福生活 2014-02-19 |
吕可玫:坐等“招工难”,不如“上门招才” 2014-10-22 |
王石川:中国节和洋节不是死对头 2014-12-26 |
江德斌:将“圣诞节”赶出校园是文化不自信 2014-12-25 |
不要误读了抗战胜利纪念日放假的初衷 2015-05-18 |
仲富兰:释放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2015-09-25 |
双十一势必成为全球狂欢节 2015-11-11 |
欢度元宵节感受文化滋味 2016-02-22 |
朋友圈里的儿女最孝顺? 2016-05-09 |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