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遏制马拉松替跑歪风须建章立制
斯涵涵
//www.workercn.cn2017-01-04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愈演愈烈的替跑行为和虚假成绩,大大影响了正常参赛跑者的利益,甚至是马拉松的正常发展

  2016年,我国一共举办了306场马拉松赛事,接近每天1场。24天前,首届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上,罕见地发生了两名参赛者猝死事件,其中1名死者为替跑者。1月2日,2017年度厦门国际马拉松如期举行,猝死事件,丝毫没有影响马拉松飞奔的脚步。记者揭秘跑圈儿替跑现象:有赛事一半人顶着别人名字(1月3日《成都商报》)。

  替跑行为在马拉松赛事中并非个例。经组委会调查,厦门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共有30名参赛者违规转让号码布,又据央视报道,替跑已经是“跑圈儿”里的普遍现象。数据显示,国内兴起的马拉松热呈现爆发式增长,2016年,我国一共举办了306场马拉松赛事,接近每天1场,参赛人数也屡创新高,致使一些著名赛事要设置一些条件来限制参与者。一签难求,号码布转让就此出现。

  据报道,途中猝死的一跑者被证实正是替跑者之一,由此揭开替跑黑幕:有人图的是奖金,有的是为“雇主”参加高级别赛事“刷资格”,有的是当枪手,花钱的图的是免试上学,跑出国家一级运动员成绩(男子2小时34分)可以用来免试上大学;即使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成绩(男子3小时10分),也可以在高考中加分。替跑目的五花八门,但都是漠视比赛纪律、损害体育精神的不道德行为,尤其是为高考免试、加分的替跑者,更是触犯法规、破坏高考公平的严重行为,应该予以严厉追究。

  近年来,各地替跑马拉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有针对性的严厉处罚却很少,监管乏力,违规成本几近为无,催生出了地下市场。愈演愈烈的替跑行为和虚假成绩,大大影响了正常参赛跑者的利益,甚至是马拉松的正常发展。对此,马拉松比赛的主办方要借鉴国外筛查的先进经验,完善赛事规则,严肃赛纪赛风,严格防范违规、猝死现象的发生。

  而对于一些跑步爱好者来说,号码布看似只是进入场地比赛的一张门票,可是这块布背后的安全含义和比赛精神,并没有得到普及。事实上,跑步是一项有氧运动,但并不适合所有人群,一些人更不适合参加激烈、长途的马拉松比赛。忽视马拉松运动蕴藏的健康风险,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致命伤害。近日,中国田径协会发布了关于马拉松赛事安全管理工作通知,其中主要强调主办方加强比赛防猝死以及加强赛事安全工作,文中还指出,涉及参赛名额转让的选手将终身禁赛。而死者家属正在起诉那名转让号码布的跑者。当替跑涉及到生命的安危及法律层面的责任,能否让一些狂热的跑者吸取教训?

  为了让马拉松运动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应该及时介入,提高参赛运动员的准入门槛,加大对承办单位、运营单位的监管与审查,彻底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加强赛事风险防控;而广大马拉松爱好者在选择体育项目时,也要因人而异,准确定位,厘清锻炼误区,切莫蛮干。让马拉松勒上法规和道德的“缰绳”,健康、快乐、公平,让马拉松真正回归体育本身。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