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文体

贴心引发共鸣

施战军
2019-12-03 09:27:20  来源:人民日报

  路遥一直怀有普通人都有的接触世界的愿望,并且以《平凡的世界》找到与世界、与读者最贴心的交流方式。他的情感一直很浓烈,是身入、心入,更是情入

  作为一个读者,我还记得大学毕业前后,在迷茫的时候,我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到由叶咏梅编辑、李野墨演播的《平凡的世界》,如同一道强光给予我巨大力量。

  那时候文坛最时兴的是另一种倾向,整体氛围是追赶新潮,现实主义并不“时髦”。《平凡的世界》读下来,你会发现它不是简单的现实主义作品,它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混响,奋斗意志与生活气息的统一,百姓情怀与建功企望的融合。这大概是路遥创作内在的基本逻辑。

  重读《平凡的世界》《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惊心动魄的一幕》《黄叶在秋风中飘落》等作品,会发觉路遥一直在和读者发生着奇妙的对话关系,读者心里所盼的东西,路遥自然会给出由头,抻长念想。比如,翻开《平凡的世界》开篇第一页,里面似乎容纳了天地人:“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告诉我们时令已快惊蛰了,接着写到小县城“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来做小买卖的村民也无精打采,之后笔尖一抬指向半山腰上的大院坝里,午饭的铃声响了,一群一伙的男女学生“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小说冷暖苦乐的动静和基调一下子浑然天成。沉寂泥泞的气氛中,年轻学生的突然出现,带来故事和叙述的生机活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背后的时代气氛也呼之欲出——天气还寒,路上有泥,万物将醒。一部杰作的基底由此扎实了。

  确实应该研究路遥和读者的关系。路遥一直怀有普通人都有的接触世界的愿望,并且以《平凡的世界》找到与世界、与读者最贴心的交流方式。他的情感一直很浓烈,是身入、心入,更是情入。在路遥这里,虚构不是虚设,慈悲不避伤悲。他赞扬人生奋斗和改变命运的理想,也正视奋斗和改变的限度,如果只有一腔热情、硬拼死磕,那就不是路遥,他的作品也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感染力。这种对限度的“正视”,让路遥和我们这些带泥行路的读者之间产生共鸣。

  路遥接触世界的方式有“惊”,同时又有“敬”,他对自然生命和历史运行是有敬意的。他有忍同时又有仁,我们都记得那个情节,孙少平打工要离开的时候,人家给他工钱,他按约定只拿一半,把多给的钱退掉了,当时曹书记夫妇惊异的表情上写的是:你到底是个什么人?这么个年纪,怎就懂得这么高的礼义?如果没有这些对礼义的敬意,《平凡的世界》的骨肉也没有这么坚实。路遥对人生和社会的认知,不虚飘也不糊弄。一方面,命运和机遇重要,但并不随波逐流;另一方面,要正视苦难、走出苦难,但是走出的过程必然是艰难而漫长的。孙少平从高考落榜到教书再到务农,宁做“一丛飘蓬”也不愿“安分守己”,于是孑然独闯。磕碰摔打之后收获的不是别的,正是深刻的生活辩证法。如同这部小说经常出现的字眼“生活告诉你”,它希望读者都能成为小说人物的共情者。

  路遥常情不自禁地与读者在《平凡的世界》里交心:宽容的读者,不要责怪他吧……不妨让他去吧……读者也愿意向着某种意义的方向去延伸自己的情感意愿,从中受到鼓舞,甚至影响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这大概是一代代读者亲近路遥小说的理由。尽管高加林转了一圈又回到乡亲身边,尽管孙少平从地理上看走得并不远,尽管孙少安在原地经历时代变迁,在读者心目中,这些人走出去,就是向上走、往前奔的榜样,这些人回来了,就是归于人生的慰藉和报偿。

  并不是每部知名的小说都能让人读出声来,路遥的文字有节奏更有节操,深的情感化为好的语感,有魅力、有魔力,也有亲切的神情,所以他的作品一直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义地活着。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华为离职员工被羁押251天事件:那些重要的和关键的

    这两天,华为公司前员工李洪元因30万元离职经济补偿先后被控涉嫌职务侵占、侵犯商业秘密、敲诈勒索等罪名、遭羁押251天的事件,引起公共舆论强烈关注。

  • 中工时评:清欠是责任,是义务,岂容懈怠?!

    今天的人民日报以《跟随农民工去讨薪》为题,记录了四川宜宾市高县“龙湾国际”楼盘工地100多位农民工的欠薪遭遇。两年多来,他们工资专户中的600多万元被承包商冒领、挪用,至今没拿到;开发商则出尔反尔,老账未结又增新欠300万元。

  • 中工时评:不能让老百姓上个厕所都难

    众所周知,权力意味着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这个责任,是干事创业的责任,是担当作为的责任,是化解难题的责任,是努力为群众谋幸福的责任。而不是敷衍避事的责任,不是明哲保身的责任。

  • 中工时评:北约分歧背后是西方的分裂

    年届70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将于12月4日举行峰会。从各成员国的表态来看,本届峰会恐怕会是一届争吵的峰会,其背后则是西方的分裂。对于北约来说,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将是一个影响未来的关键问题。

人物

  • 郭丛宏:且以本心行善举

    最近,吉林省东丰县一位农民大叔郭丛宏的爱心善举,让人感动。多年前,郭大叔参加无偿献血后,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 这位工龄62年的“老师傅”,是“国宝”!

    在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水电分厂,矗立着一台“功勋设备”,它是1957年安装并投入使用的苏联进口9米立车。1957年,9米立车正式落户哈电集团电机公司。

  • 抱持事业心态

    1960年,一纸命令将程开甲调入北京, 加入中国核武器研究队伍,他从此在学术界销声匿迹,却在西北戈壁滩带出10位院士和40多位将军,被人们称作“核司令”。在遭受重重封锁的情况下,于敏接受研制氢弹的任务,先后3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最终罗布泊沙漠腹地的一声核爆惊雷,为他赢得“氢弹之父”的称号。

  • 张云雷,砸挂也该有砸挂的“道”

    最近,相声演员张云雷因为用污言秽语调侃京剧表演名家张火丁、李世济,而上了热搜。这距离他上次拿唐山、玉树和汶川地震民众“砸挂”,犯了众怒被处罚,还不到半年的时间。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