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文体

为什么要读经典

马建红
2019-12-28 15:48:12  来源:北京青年报

  每年年终的时候,除了单位进行的考核外,许多人也都会习惯性地盘点一下一年做了些什么事情。作为老师除了要上课和搞科研这两项常规工作外,最重要的恐怕就是要数一数今年又读了几本书,读书是件很“私人”的事情,阅读数量的统计自然也就只是给自己一个交代罢了。

  若从读书的数量来看,今年与往年“持平”——四十本左右,读书慢似乎已成了一个瓶颈,有时候看到一些荐书专家,声称自己几乎一天读一本书时,就格外仰慕。回过头来看看书架上日益增加的“藏书”,再想想自己阅读时的“龟速”,就难免让人气馁。

  记得当年读完英国法史学者密尔松的《普通法的历史基础》时,还“庆祝”了一下,看了几集韩剧给自己放松,因为读这样的书,是对人的智力、耐力和理解力的莫大考验。而最初之所以选择读它,主要是出于备课这一很功利的需要:讲外法史要讲到英国法,英国人写的书当然是首选,原著看不懂,就只好看译著了。只是英国人的普通法,本来就淹没在一大堆的判例中,而密尔松的书又总也没个“结论”,所以看起来总是不得要领。等下一个学年开课,快要讲到英国法时,再拿出来翻看几页,这样断断续续一读就是几年。每年的开学季,会给各种层次的学生推荐参考书目,不过这本书却不在目录中,因为自己都没读懂。就这样过了几年,在通过其他书籍对英国史及英国法有了较多了解后,再翻出密尔松的这本书时,居然已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儿,于是终于一鼓作气把该书啃完了!该书曾经给人的“青面獠牙”,居然换成了“慈眉善目”!与读《普通法的历史基础》有类似经验的另一本书,则是美国学者约翰·赞恩的《法律的故事》,前后花了有十多年的时间,这也就意味着给大一新生推荐的书,到他十年后读完了博士,做老师的才勉强把它读完,想想怪羞惭的。

  不过,在今年的年终读书盘点中,笔者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将这些感受写出来,主要是想和以往纠缠于读书速度和数量的心态做个了断,因为我觉得今年读到了一本“好书”,这就是以前的专栏文章中也做过介绍的、美国学者莫提默·艾德勒与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在介绍了一系列读书的“技巧”后,该书以“书的金字塔”的比喻,对书做了一个分类。我们经常用“浩如烟海”来形容文献典籍图书资料的丰富与庞杂,即便是读书神速又能过目不忘之人,穷其一生也难以读完所有的书籍,这就难免让人发出“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感叹。而《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却告诉我们,在这几百万册的书籍中,“百分之九十九都对你的阅读技巧毫无帮助”。

  第二种类型是那些“可以让你学习如何阅读,如何生活”的书,它们是“作者的精心杰作,所谈论的也是人类永远感兴趣,又有特殊洞察力的主题”。这些书可能不会超过几千本,但值得读者去做一次分析阅读,当然,只读一次就可以将其放回书架,用不着再读第二遍!对这类书,我们可以常常翻阅一下,找出其特定的重点,或是重新复习一下其中的一些想法或片段,也就OK了。

  而在这几千本书里,会有更少的一些,很可能不到一百种,却是即便读得再通,也不可能尽其究竟的书。因为当我们读完它,把它放回架上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忘不了这本书,一直想着这本书的内容,以及自己的反应。”而当我们重读的时候,会发现“书中的内容好像比你记忆中的少了许多”!其实,书籍还是原来的书籍,而改变的是你自己,原因是在这个阶段中我们的心智已经成长了许多,头脑充实了,理解力也增进了。

  对于更高层次的书,当我们重读时,会发现这本书好像与你一起成长了,这是因为我们最初读它的时候,“这本书的层次就远超过你,现在你重读时仍然超过你,未来很可能也一直超过你”。这才是一本真正的好书、伟大的书,“你先前读过的时候,感到心智上的成长,并不是虚假的。那本书的确提升了你。但是现在,就算你已经变得更有智慧也更有知识,这样的书还是能提升你,而且直到你生命的尽头。”在人世间海量的书籍中,这样的书“应该少于一百本”,而且考虑到人们品味的差异等因素,这样的书数目还会更少。而经过时间的淘洗,有些书在经历了人类智识和经验的检验后,确已成为传世经典,这样的书,值得所有人去阅读,并且是一读再读!

  以这样的分类来回望曾经读过的书,会发现自己以前在各类书上投放了相同的精力,这是一种很不“经济”的阅读法。读书的目标应该是“读得好”,而不在于读得广,读得多。好的书,对读者的要求也很严格,“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这种“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的书,一年能读懂几本,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绩。也许,明年的阅读,就从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开始?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高校严管研究生,不能仅靠“一退了之”

    学校严格管理,对未达到毕业或结业要求的学生予以坚决清退是一件好事。但是,对研究生管理是否只有“一退了之”,还值得思考。

  • 中工时评:协力同心,共筑稳就业“大堤”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意见》就稳就业工作提出了六个方面重点举措,包括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开发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创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做实就业创业服务、做好基本生活保障等。《意见》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将促进就业与稳就业联通,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就业优先的政策内涵。

  • 中工时评:顺时应势,担当作为,大力推进工会新媒体建设

    职工群众在哪里,工会新闻宣传和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的主阵地就在哪里。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工会要切实承担起团结引领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确保中国工运事业长青,必须过互联网这一关。

  • 中工时评:“被结婚”之类现象不但有解,而且必须有解

    这两天,贵州一位代女士因为多年前身份证丢失而“被结婚”的新闻,引起舆论广泛关注。舆论关注的焦点在于,面对代女士被他人冒用身份证件、伪造户口资料进行结婚登记的事实,河北省的民政部门竟然表示“无法撤销”。

人物

  • 书写新时代的英雄故事

    中华民族素来崇尚英雄,具有英雄主义传统。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众多胸怀天下、志在经世济民的英雄人物不断涌现,他们身上彰显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气韵。煌煌中华,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不可胜计,他们仿佛历史天空中璀璨闪烁的星辰,照亮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令无数后来人慨然喟叹。

  • 让温暖人心的举手之劳多一些

    从更高的标准看,将人性化与工作流程、工作要求紧密结合,也应该成为一种规矩。如何让流程更为合理,更符合人性化,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 余涛宏:以志愿精神服务社会

    余涛宏是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的大一新生。前不久,在参加地铁志愿服务时,他看到一名乘客在自动扶梯上摔倒,便第一时间从楼梯上冲下来,及时按下了紧急暂停按钮。他快速反应扶起摔倒的乘客,避免了一场事故发生。回看现场视频,由于速度过快,余涛宏没有站稳,几乎是“连滚带爬”。

  • 浙大“神仙笔记”告诉我们什么

    在感动之余,不妨多想想如何从“神仙笔记”中汲取自己需要的那份营养。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