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赞成
有助选拔人才
英语退出高考,对很多学生来说是好消息。因为他们不必再把大量时间用在背英语单词和记英语语法上,可以把时间用在其他科目特别是与自己想报考的专业有关的课程学习上。此举也有助于给疯狂的全民学英语热降温。毕竟很多人学英语不是出于兴趣,也不是因为工作需要,纯粹是为了升学、考职称,才不得已而为之。
英语的确有助于国际交流,但并不是所有工作都离不开的必需语言。如获得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科学家益川敏英,对外语一窍不通,但这显然并没有影响他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如果日本也像我国这样“全民学英语”,把英语水平作为升学和招聘的必要条件,这位大科学家恐怕连高中都考不上,更别说当大学教授,成物理学家了。
在畸形的英语教育主导整个中国教育体系的时候,有多少像益川敏英一样在语言方面没什么天赋却在其他领域有着极大发展潜力的天才被埋没了,恐怕谁也说不清。以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为例,由于题目太难,导致许多高校为了保证录取名额不得不在专业试题上降低标准和要求,这显然已经阻碍了相关专业的人才选拔。而职称考试也要考外语,更是让很多科研人员、教师、作家、工程技术人员、医护人员倒在了英语这个门槛上。无疑让整个社会都深受其害。
英语作为外语只是交流工具,不应该成为选拔人才的最主要标准,更不能把外语放在比母语更重要的位置。高考改革改掉了英语的老大地位,是对中国教育的一大贡献。(杨国栋)
釜底抽薪之策
毋庸讳言,目前,英语在国内正享受着“超级待遇”。一些幼儿园一旦冠以“双语”,家长便引领孩子趋之若鹜,其学费也随之翻倍增长。社会上的各种英语培训广告铺天盖地,各种英语补习班、提高班方兴未艾,各种形式的英语考试层出不穷,考试的组织者们将贩卖英语当作发家致富的手段。英语已经变成了摇钱树和吸钱机。
造成英语变态繁荣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教育倾向性出了问题——过分关注英语教育。中考、高考,其分值与我们的母语平起平坐,中考都是120分,高考都是150分。教育倾向性这个威力无比的指挥棒,把整个社会推上了疯狂英语的境界。
英语过热几乎陷入疯狂境地,一方面导致汉语重视程度受到影响,一方面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现实意义却不大。即使很多考生选择的专业与英语关系不大或者根本没有关系,但为了升入大学,也只能奋力学习英语,否则,即使专业知识再强,如果英语成绩低,也会影响其升学之路,结果在英语学习上,造成精力与时间的巨大浪费。
因此,要给英语降温,就必须纠正教育倾向性问题,剥离附着在英语课程上的功利诱惑,而将英语从统一高考中分离出来改为等级考试,则是釜底抽薪之策。
新方案若执行,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将来报考的学校以及专业不同,灵活地在英语学习上分配时间和精力。如果选择的专业与英语关系不大,可以将精力用在专业上,如果选择的专业与英语关系很大(比如外国语学院),就可以努力攻读英语,争取获得一个较高的等级。(曲征)
担心
谨防知识“贫富差距”
高考英语或将改为社会考试,这个重磅消息立即引发争议:支持者认为,强制要求学生学习多年英语,但工作之后几乎用不到,哑巴英语、应试英语留它何用。弱化英语,强化汉语,有助于文化传承。反对者认为,国人经过了“不会ABC,能做接班人”的蒙昧,不应因学习方法不对,就轻易拆掉与其他文化联系的桥梁,文化层面的“闭关锁国”容易陷入反智。
英语通过社会考试分等级,看上去可以纠正此前弊端,但也带来更强的不可控的风险,那就是英语知识出现“贫富差距”现象。之前几乎所有人都诟病高考英语,但如今给出的改革方案矫枉过正,也引起了担忧。
因为,虽然英语仍是高校招生参考因素,但教育水平不够的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必然会将更多精力放在语文、数学上,否则就更无法与城市教育竞争。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学校将把英语视为“副科”甚至负担,而教育资源集中的学校则会加强英语学习,为学生提供额外竞争力。而且,社会机构组织英语考试,英语培训机构会越来越吃香,富人可以用钱为孩子买到优质英语教育,穷人再难望其项背。这就意味着,英语社会考试拆掉了农村学生上升渠道中的一个梯子,贫富分化的鸿沟有多大,英语、教育和上升机会的差距就有多大。
同时,和英语相比,中学还有很多科目的内容需要修正甚至改革。例如,文理分科后数学的难易程度是否应该有所区别,会考科目能否避免继续成为学生眼中的鸡肋,语文能不能摆脱作品赏析和知识记忆的低层次水平,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也需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总而言之,是当下的教育制度扭曲了中学课程,如果只改革争议极大的英语,而不是将教育枷锁从学生肩上撤掉,那么,用一条锁链更换一条锁链的新高考,还未实行已经失败。
学英语的好处自不用说,至少追英剧美剧时,不用等字幕组的翻译了。这就是和地球村邻居交流沟通的渠道,也让自己有机会成为世界人才。从重视英语到轻视英语,改变的是被动的思维,因此要警惕其从错误的一端走向错误的另一端。(赵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