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事件回放
近日,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沙坪坝站的站厅被偶像组合TFBOYS给“承包”了。站厅内的广告灯箱换成了组合成员王源和王俊凯的照片,墙上也贴满了他们唱过的歌曲名。不过,花钱“包”下这个站厅的并不是王源和王俊凯本人,而是四名女大学生。这四个人都是TFBOYS的粉丝,她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她们的偶像。(7月8日《重庆晨报》)
理解
不是洪水猛兽
在许多人的惯性思维里,追星只有负功能。殊不知,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格局下,明星也会对青少年起到行为示范的作用——在偶像的号召下,这几名女大学生用奖学金参与了“免费午餐”公益项目,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送去光亮和温暖。
在社会流动迅速的陌生人社会,社会关系的弱化和情感生活的淡化、私密化,导致人们对情感支持的替代品有了越来越强烈的需要。宠物也好,偶像也罢,人们有了情感安慰和精神慰藉的需求,市场就提供相对应的消费品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明星经济”只是其中一个缩影。说到底,追星不是“洪水猛兽”,适度的追星能起到一定的情感支持作用。如果“以堵代疏”,对追星进行生硬、粗暴的强力控制,往往会适得其反。(杨朝清)
反对
属病态追求
这个年龄段的人应该对明星有着理性认识,可是四位女大学生的行为却让人看不到大学生该有的成熟和理智,反而看到了冲动和任性,这是价值观跑偏的体现。对于广告费用的来源,几名大学生表示,这些钱都是自己存的,没有向家里要钱,如此就可以挥霍吗?将这些辛苦攒下的钱用到学习上,岂不是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这样不菲的广告除了吸引眼球,还有什么意义?
由此可见,这是不成熟的表现,更是一种病态的追求,作为大学生,追星并没有错,而不应该如此冲动任性,不计成本,不顾一切。大学生追星应该少一些哗众取宠的表演,多一些脚踏实地的苦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对偶像的热爱。(吴彩霞)
疑问
到底该追什么星
固然,“我们在个人心理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个榜样,或者一个明星,来作为自己理想化的人物。”很多人追星,是因为他们从明星身上看到了自己缺少的部分。所以,追星可以有助于个人追求完美。然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知识分子的传统,问题是,大学生到底应该追怎样的星。
去年清华大学的施一公教授荣获了2014年的爱明诺夫奖,然而,这样一个应让国人为之骄傲的奖项,据央视调查,问公众“你知道施一公这个人和他的研究领域吗?”不知道者占了近八成。另据一项对学生“最喜欢从事的职业”的调查,第一名是企业家,然后是歌星再然后是影星。一个国家一定要有很多孩子长大希望成为科学家,这样的国家才有一个更加有创新的,更加闪烁的未来。(钱夙伟)
呼吁
不可狂热不能自拔
不容讳言,现在许多学生已经不耐寂寞,孤灯枯坐、潜心读书,已然过时,心浮气躁、娱乐至上,风行校园。诸如校团委让学生缺课去为香港艺人梁朝伟的到访维护秩序,乃至大学生耗资12.8万之巨包下站厅广告为明星做广告,正是有着这样的背景。
有教授感叹,“不把教学放在第一位,不把学术研究当作重点,而迎合社会流俗,就走错了方向。”也因此,对于大学生追星的担忧,并非小题大做,也别以为“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是危言耸听。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固然可以是TFBOYS的粉丝,但不可以陷于狂热而不能自拔,否则,又如何可能担当起“仰望星空”的社会责任。(钱伟)
三 言 两 语
话说,你们到底喜欢TFBOYS什么?——沈春霞
从主流的标准来说,这样的行为的确过了点。
——莫青
很多人追星,也有极端的,失去自我,也有的人在偶像身上得到了正能量,过得阳光向上,充满意义,看你们是怎么把握这个度了!
——李黑
这几个大学生没花家里钱,学习追星两不误,还跟王俊凯王源做公益,她们就属于正能量的追星族啊!很多人不追星,但是心理阴暗,见不得别人好!别人比你强,你要更努力,而不是酸人。——齐强
要是因为这,努力学习,狠挣奖学金,那也行啊。
——张亮
不知会不会有人效仿。包场不再是大款的专利。
——景梅
别相信哥,哥只是个传说…… 2010-01-04 |
对乞讨“刘粉”的反思 2008-11-25 |
对乞讨“刘粉”的反思 2008-11-25 |
胡乐乐:别让娱乐“点心”挤走教学“主食” 2011-11-23 |
检察日报:追星两面观 2010-01-18 |
王润茜:“粉丝”不是明星们的提款机 2012-05-15 |
魏英杰:同济踩踏事件完全可避免 2013-06-21 |
严 力:追星追出人命,悲剧折射社会隐痛 2014-04-08 |
斯涵涵:捍卫偶像名誉别滥用舆论暴力 2015-05-26 |
东方网:追悼会变成了“追星会”令人汗颜 2008-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