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快言快语-正文
周锐评
//www.workercn.cn2016-01-27来源: 今晚报
分享到:更多

  这个“少年犯”给法律出了个难题

        广州番禺11岁的女孩小盈,在上学路上遭到19岁韦某的奸杀。据警方披露,韦某曾于2010年在其家乡掐死一名男孩,但因为当年他未满14周岁,而不负刑事责任;2011年,他因持刀伤害小女孩被判刑。

  原本出于保护未成年人而设立的14周岁的刑事责任年龄,为什么沦为韦某凶残杀人的“执照”?全社会都应反思——那种以“教育为主”之名、行不作为之实的做法,并不是真正地保护未成年人。面对这个痛感的现实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应有所回应,不能再躲进象牙塔里。那些反社会人格,应该得到全面的规制和惩罚。 沈 彬(《东方早报》1月22日)

  点评:悲剧的根源并不在未成年人保护法,而是地方执法机关的僵化执法和懒政——只要不够14周岁,就听之任之,社会惩戒和防范机制空缺,学校和家庭教育失效,多方缺位最终坐等其酿成大祸。

  “啃老”引发的悲剧警示了什么

  媒体近日披露了两起“啃老”引发的人伦悲剧。32岁的河南男子孙某嫌父亲给的钱少,拿菜刀将父亲砍死;48岁的太原男子栗某在父母给了他3000元生活费后,持棍棒将母亲打死。

  近年来,江苏、山东、吉林等地出台地方性法规,明确老年人有权拒绝被“啃”。相关立法和判决除了遏制、惩戒啃老行为,更实际的价值还在于对公众起到警示和引导作用。它让年轻人更加深切地看到,不养老反而啃老,无论如何都是错误的,情节严重的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草 重(《北京青年报》1月24日)

  点评:随着老年人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子女经济压力的加重,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代际财产继承关系也在变化。如何保护父母的财产权,又能维系家庭关系和睦,是现实面临和需要破解的一个很大的课题。

  “最牛劳务结算单”牛气何来?

  辱骂项目经理,罚款30万元;诽谤项目经理贪污,罚款5万元……西安一份由工程建设方开具的“最牛劳务结算单”,名目繁多的各类罚款,一下子抹掉了87.4万元的“血汗钱”。

  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建设方回应,罚款项目都是按照之前签订的《建筑工程劳务承包合同》约定的条款执行的,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规定。可见在劳动执法部门抓紧行动的同时,还要加大对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消灭这些荒唐合同存在的土壤,切莫寒冬中在领不到工资农民工的伤口上“撒盐”。 张培国(《南方都市报》1月23日)

  点评:近年来恶意欠薪现象有所减少,却又假依合同办事之名出现。不平等合同,不仅在建筑行业,在供大于求的人力市场普遍存在。劳动者不仅要有法律意识,更要有维护自身权益的勇气,才能抑制违法违规单位的牛气。

  整治罂粟壳需要“零容忍”

  35家餐饮服务单位因涉嫌违法添加罂粟壳,近日被国家食药监总局查处。“罂粟壳入餐桌”已从小餐馆、火锅店、烧烤店蔓延开来,涉及多家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餐饮企业。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是民生大事,也是底线要求。罂粟壳从田间走向餐桌,一路要经过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如今能堂而皇之地摆在食客面前,即表明整治之难,又拷问市场监管效果。对于普遍存在的违规添加乱象,必须顺线深挖,一查到底。在每个环节都真正做到“零容忍”,才能还百姓一张干净放心的餐桌。 王 贤 张紫赟(新华社1月23日)

  点评:虽说此次一些知名餐饮企业涉案,但并未在消费者中引起特别强烈的反应。饱受食品安全问题困扰的消费者已经“见怪不怪”了,这种丧失信心和信任的体现,才更让食品行业和监管部门脊梁发冷。本组点评 王爱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