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焦点人物-正文
易艳刚:如果铁匠能通过正当途径当干部
//www.workercn.cn2014-07-03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身份社会”的格局阻碍正常的阶层流动,其后果不仅是滋生假冒官员问题,更遏制了社会的活力

  最近有媒体报道了一桩奇闻:江西瑞昌一名初中没读完的铁匠魏崇金,伪造党员身份、伪造学历,在42岁那年摇身一变成为官员。从2003年到2012年,魏崇金先后被任命为云南省发展计划委副主任、中国包装联合会党委书记,一度官至国务院扶贫办下属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魏崇金身份造假败露后,有关部门已将其撤职并展开调查。

  舆论对这起身份造假事件的关注,焦点似乎集中在魏崇金的铁匠身份上。这种聚焦显然预设了一个前提,即铁匠不应该成为官员。这种先入为主的判断,基于中国当前仍是“身份社会”的现实——一个人在社会分工中担当何种角色,就会打上相应的身份标签,铁匠就是铁匠,官员就是官员,两种身份之间存在清晰的分野。

  从这个角度观察,舆论预设的前提确与现实相符。但是,符合现实的判断并不意味着一定就合理。道理很简单,“身份社会”本身就是一种不合理的社会结构,这种不合理足以令舆论的很多观念和判断失准。正因如此,过多去分析“假官员”如何能一路官运亨通,逼问是谁在给“三假官员”开绿灯,无非讲述的是又一个关于“瞒天过海”与“打通关节”的老故事,追问也了无新意。之所以关注这则新闻,是因为这其实足以引发一个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铁匠也能通过正当途径当官,会是什么样?

  事实上,魏崇金并不是第一个被媒体曝出的“假官员”。从以往案例来看,一些人假冒官员,并不全是为了以官员身份谋财。比如,因假冒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而闻名的下岗工人赵锡永,就曾在法庭辩护时表示,假冒官员主要是因为感觉怀才不遇,参加公务员考试没考上,但“自认专业水平不错,比很多领导强,觉得自己也能当好领导”。从媒体报道来看,赵锡永这个“假钦差”的表现还称得上称职。

  换句话说,魏崇金、赵锡永等人选择“骗官”,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如果他们不造假,就没有机会成为官员。我们呼唤机会均等,但现实中人们很难逾越身份的鸿沟壁垒——如果身在体制之外,即使再有才能,即使再有为人民服务的情怀,除了从零起步参加并通过公务员考试,也几乎没有获得公职的路径。

  “身份社会”的格局阻碍正常的阶层流动,其后果,不仅是滋生假冒官员问题,更遏制了社会的活力。一方面,它将很多有公共服务意愿也有才干的人挡在官场之外,强化了社会阶层的固化;另一方面,它让那些混迹官场的“南郭先生”尸位素餐,招致民怨。而且,一些年轻人之所以热衷于公考,哪怕不喜欢坐办公室的格式化生活,也不愿趁年青积极创业,在更适合自己的领域施展才华历练才干,除了公务员无社保之忧外,更多的考虑是一旦没有获得公职身份,以后就很难转换人生跑道。这对青年人的成才,又会造成多么负面的导向。

  美国总统里根在入主白宫前,曾是一名B级片演员;奥巴马在竞选公职前,也曾在芝加哥做过多年的社区工作。某种程度上说,他们都曾是“铁匠”。虽然中国的国情和制度有异,但既然中国梦是每一个人都应公平地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我们就应通过改革,逐步建设一个不以身份决定终身成就的社会。打破身份固化,在选人用人尤其选拔官员时要真正做到“不拘一格”和“人尽其才”,让有意从事公共服务的“铁匠”们不用冒险去造假当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