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焦点人物-正文
付 勤:大师远去,精神不能远离
//www.workercn.cn2014-08-18来源: 湖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唐兆子教授去世的消息传来,本地众多媒体记者在微博和朋友圈中缅怀并感慨:今后如果有关于鸟儿的问题,我们该找谁?

  那个耐心细致又充满智慧和热情的声音已经不在了。动物学界憾失巨匠,学子们憾失导师,孩子们憾失曾带着他们寻鸟观鸟、捡拾飞鸟羽毛的爷爷,媒体憾失一直致力于科普传播的良师益友。无尽唏嘘之中,除去对大师的追怀,更有对标本制作这份需要寂寞坚守的事业愈发步履维艰的忧思。

  唐兆子教授的动物标本堪称全国一绝。栩栩如生的标本,象征着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奥妙神奇,还有一些已经无法挽回的遗憾与悲怆。樱花大道尽头的武大标本馆,是一个寂寞的角落。但只要走入其中,你就会切身感受到被无数个生命俯视的层层重压。这是唐教授和他的先辈们倾尽一生所定格的生命。它们注视我们,告诉我们:这个星球并非由人类独享。

  当大师离去,最令人叹惋的,是越来越崇尚物质的现实生活中,由他们所代表的执着、坚韧的美好信念,睿智、谦逊的美好品德,从此又缺失了一分。大师的事业需要传承,他们将所有心血倾注于科研、毕生奋斗不息、育人育心的精神更需要传承。这位淡泊名利的学界巨擘,生前四处奔波,每年参与数十场科普活动,担任多所小学的科普老师,弯腰为小学生们讲解动物和生态保护知识,生命最后几个月还在神农架为首批科普学硕士上科普课,究竟是为了什么?

  因为对中国科普现状的清醒认识和紧迫感,因为一位科学家肩上强烈的责任感。

  自1992年起,我国共开展了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进入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比例为3.27%,仅相当于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等发达国家数十年前的水平。现在,很多孩子去观察自然时,也会随身携带精美的科普图册对照,而这些写给孩子们看的书,作者不是日本人,就是韩国人。中科院大学科学传播系教授李大光说:“中国需要科学家的科普。”在我国,每年参加科普活动的人大多数是志愿者或者刚参加工作的科技人员,这种情况在美国是无法想象的。英国和美国从事科学传播工作的都是科学家,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每年最畅销的科学书都是著名科学家写的,其中包括大家熟悉的霍金等。

  科普的真正含义是“科学大众化”。如一位美国的天文学家所言:科学,不仅是专业人员所讨论的科学,更是能让整个人类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科学。如果科学家不来完成科学普及的工作,谁来完成呢?

  这就是唐兆子教授始终如一的坚持,直到最后一息。此刻,天空虽然没有飞鸟的痕迹,但我们知道,光辉的翅膀已经飞过。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