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氢弹之父”于敏获2014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这是共和国对“两弹一星”元勋功绩的褒奖。这个奖项,代表着全国人民向自己最伟大的科技工作者的最崇高敬意。
全世界氢弹只有两种构型,一种是美国的T-U构型,一种是中国的于敏构型。从原子弹到氢弹,于敏构型只用了2年零8个月,是任何其它一个核大国达不到的。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于敏当之无愧。
“民族脊梁”、“国之瑰宝”、“国宝级科学家”、“共和国的铸剑师”、 “为共和国鞠躬尽瘁的人”,满屏尽是点赞,喧嚣的网络发出了同一种声音。
于敏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伟大科学家,是两弹一星23位元勋中,唯一一位没有海外留学背景的科学家。也正因为无法“站在巨人肩头上”,于敏所走的路完全是开创性的。当别人还在找脚印时,于敏已用最快时间攀登到科学的高峰,不到40岁就取得卓越成就。
按照很多人的标准,于敏可是一位“土包子”,但就是这位“土包子”琢磨出了于敏构型。现在还有很多人说中国人没有科技创新能力,不但外国人普遍如此说,一些中国人也盲目附和。于敏的事迹,让那些人不得不把话“咽回去”。
于敏的一生,是爱国主义的颂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他的座右铭,岳飞的《满江红》是他的最爱。他在回忆自己的“转行”心路历程时说到,“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我留下惨痛的记忆”、“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的情怀,他在大漠戈壁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数十年。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于敏构型,实现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的飞跃。中国拥有强大的核威慑能力,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才能成为有资格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国家。两弹元勋们护卫了共和国数十年来的安全,有资格受到国人最高的敬仰。
真正的奉献者,国家和历史会刻下他们的功勋,那份荣誉也许会迟来,但绝不会被忘记!
中国青年报:闫德利:一个迷情年代的错乱符号 2009-10-20 |
中国青年报:闫德利:一个迷情年代的错乱符号 2009-10-20 |
中国青年报:闫德利:一个迷情年代的错乱符号 2009-10-20 |
燕赵晚报:英雄不在神坛上 2011-02-28 |
“地球一小时” 2011-03-28 |
中国青年报:闫德利:一个迷情年代的错乱符号 2009-10-20 |
中国网:公安机关能不能统一舆论 2008-11-30 |
快评论 2014-05-26 |
胡乐乐:安心办学,忘记大学排行榜吧 2014-10-20 |
福建男子连砍13学生续 曾谈十几个女朋友... 2010-0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