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实名认证“沈阳商贩夏俊峰妻子”的@沈阳张晶,年前在微博上告知她的10万粉丝——张晶的东北山货淘宝店上线啦!昨天,有媒体跟踪报道说,张晶的淘宝店上线两天,销售过万。
6年前轰动全国的沈阳小贩夏俊峰刺死2名城管队员案件,最终以夏俊峰被处执行死刑而画上句号。但是,围绕夏俊峰的各种议论却从未间断过。夏妻张晶今天以网店的形式寻求自食其力,确实可嘉可勉;网友给予热情的排场,也无可厚非。但是,相关报道刻意渲染张晶开网店从此“再也不怕城管”,却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同情,它客观上带给人们的是基于这个案件进一步延伸的撕裂情绪。
其实张晶在接受采访时是如此表述的:“如果那个时候我知道可以开个淘宝店的话,哪怕是没有那么多人关注,也可以慢慢经营,不用在外面挨饿受冻,更不会发生那样的事了。” 张晶这番话,本身并没有情绪在内,更多的是对往事不堪回首、就事论事的一种后悔。但媒体刻意拿城管说事,不仅有违张晶的本意,也有悖新闻伦理与法治伦理,反而再次将这个家庭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夏俊峰虽已伏法,但他留下的这个家庭、以及两名丧生于他刀下的城管队员家庭,都是不幸的受害者。在程序正义的法律认定之后,“再也不怕城管”的说词,其实是刻意将这个家庭置于悲情的角色定位、置于城管执法的对立面,这不仅无助于这个家庭化解情绪,也客观上对死去的城管队员家庭造成了伤害,更在关注这个事件的社会人群渐次平息的情绪中,等同于火已渐逝时再浇了一桶油。
张晶自食其力,社会舆论最恰当的帮助是人文关怀,而不是延续悲情色彩。张晶需要帮助,两个失去生命的城管队员家庭,同样需要人文的关怀与安抚。纯粹从生命的关怀、从受害者的层面去看待两个家庭,才有可能避免这场激情犯罪所带来的人群撕裂,才有可能让事后的关怀充满人道主义的精神。
张晶的淘宝店,上线2天销售过万,这其中有多少属于同情的捧场,有多少属于剥离“夏俊峰”这个名字之后纯粹意义上的市场因素,应该不是一个很难判断的事情。事实上,不是每个小贩只要在淘宝开个店,都能像张晶一样开门生意红火的。即便张晶今天的生意做得红火,也未必将来一定继续这么兴隆。这是媒体应该告知张晶本人、告知社会的客观事实。
网店是小贩生存方式转型的一条路径,但肯定不是人人都能行得通的途径,更不是被城管执法逼到无路可走才走的唯一退路。媒体可以通过张晶的生存方式引导人们走一条新的路径,而不应该助推社会的仇恨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