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每年全国两会上,教育公平都是河南的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今年也不例外。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的提案,关注的就是均衡高等教育资源。大家不知道的是,这已经是他第八次在全国两会上关注河南高等教育问题了。去年,他被媒体评为“最执着的政协委员”。娄源功对于“执着”的评价并不讳言,他的答案是,“教育公平这个提案,不是说提一年就不再提了,它是不停地在进步,不停地在发展当中,不是提一次就能做好的”。(3月4日《河南日报》)
2012年,娄源功在当年的全国两会提案中建议将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纳入中央财政供给高校,并将郑州大学纳入“985”高校、河南大学纳入“211工程”高校序列。在2013年的全国两会上,娄源功提到的仍然是“均衡高等教育资源”。将地方大学纳入中央财政供给高校,或者是呼吁对地方性大学进行“升格”,这些就是均衡教育资源的有效路径吗?应该说,此种观点尚待商榷。但当一个政协委员8年关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问题,此种执着无疑有着弥足珍贵的价值。
单就新闻报道来看,娄源功其实只是那些执着的代表委员之一。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在提案中就再度申请,要求环保部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这早已不是他第一次在提案中进行如此申请。至于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大学教授孙兆奇,更是连续10年呼吁设立“罕见病防治法”。时间再往前推,还有连续8年上书两会提公车改革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叶青,多年关注于高校改革话题的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只要我们去找寻,必将发现更多执着发声的代表委员。
当代表委员纷纷持续聚焦那些热点的社会治理话题,如此执着有必要放大。或许有一种观点认为,关注民生、参政议政本身就是代表委员的履职要求。这样的说辞当然不错,但同样需要看到的是,一方面,我们相当一部分的代表委员并不是“专职”的,在非专职之外,仍然能够对某个问题保持长期的关注和发声,这表明的是他们对身份的珍视;另一方面,审视新问题,体现的是代表委员敏锐的视角,长期关注老问题,体现的显然是更务实的履职取向,长期关注只为得以最终解决。
无执着,不代表。举世瞩目的全国两会中,究竟一个怎样的代表委员才是值得期待的?去年全国两会时,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一篇发表于《人民日报》的文章,曾流传于网络。文章写道,“城乡约每67万人分配1名代表名额,很不容易;你的不称职就意味着67万人的缺席,你的失语就意味着67万人沉默”。代表委员为民代言,倘若他能够执着地关注于那些深度的改革领域,相对普通人,带来的必将是对公共生活的较大力度影响,这也是代表委员执着行为的最大现实价值。
厘清了这一点,就不难得出结论:我们衷心希望执着于某项公共治理的代表委员越来越多,我们不吝啬于向他们表达敬意和肯定。但关键性的问题依旧在于:执着应该推动这些改革的缓慢前进。否则,年复一年的执着纵然有着个体的光芒,但其公共意义也会打折。最执着委员娄源功表示,“教育公平是不停地在进步,不停地在发展当中,不是提一次提案就能做好的。”委员在表达着坚定的关注之心,而这样的执着,最需要看得见的改革来应答。我们愿意为之共同呼吁。
蚁族:时代之痛与历史之痒 2010-03-11 |
蚁族:时代之痛与历史之痒 2010-03-11 |
王石川:“一根筋”的代表委员多多益善 2011-03-07 |
沈者寿:文化人的最高价值 2011-04-27 |
科技日报:再见两会 2014-03-13 |
新华网:政府工作报告“高票通过”背后的民意 2014-03-14 |
韩浩月:明星委员、代表应为本行业多出谋划策 2014-03-14 |
中国网:规范国企高管薪酬不能只是个传说 2010-03-09 |
新华网:参政议政就要敢于“较真儿” 2009-03-07 |
新华网:参政议政就要敢于“较真儿” 2009-0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