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火玩大了必自焚,吴淦就是这样的典型。
5月20日因扰乱单位秩序、公然侮辱他人被江西公安机关行政拘留的吴淦(网名“超级低俗屠夫”),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诽谤罪,27日被福建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有媒体以“干过怎样的事,用过哪些伎俩,什么样的人”为脉络,言简意赅,对吴淦进行了画像。看过吴淦的所作所为,最直观地有三个感受:一是无法无天。他只要瞅准某个事端,觉得有机可乘,有事可挑,可完全不顾法律、道义。2009年,吴淦因围观湖北巴东“邓玉娇案”一举成名。随后尝到甜头的吴淦又参与“夏俊峰杀人案”、“云南小学女生卖淫案”等多起网络舆论热点事件;二是啼笑皆非、哭笑不得。他把3名领导干部的头像“PS”到猪身上,号召网友全球通缉“三头肥猪”。他为“声援”个别“维权”人士,将一张戴有警察帽子的狗的照片发到网上,并利用民警名字的谐音,发帖称“晚上8点,全民戏犬”。任何人看了都觉得荒唐,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三是可悲可叹。他竟然恶毒攻击已经牺牲了18年的二级公安英模林万霖是“黑社会保护伞”。这让亲眼目睹了林与歹徒搏斗的同事悲愤难抑、几度哽咽。林万霖的弟弟林万新更是哭诉:“网络社会也是法治社会,网络言行要有法律底线,别让英雄蒙受侮辱,还我哥哥一个清白,给家属和乡亲们一个安慰!”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吴淦走上现在的路,变成现在的模样?!
把脉吴淦,他之所以能屡试不爽,屡屡得手,首先,他把准了官员和政府的心理。面对当下汹涌而来的互联网潮,面对纷繁芜杂的互联网舆情,面对大量新媒体、自媒体出现后新的话语体系,一些政府及官员不是积极拥抱互联网,不是主动去适应新形态,而是依然用过去的惯性思维,看到帖子就怕,见了媒体就躲,遇到事情就退,生怕自己被卷进去,生怕自己成焦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加之面对困难的“鸵鸟心态”,给了吴淦等人可乘之机,以此做文章。往往抓住某个事情,无所不用其极,而且被无限放大,目的是引起公众和舆论的关注。
看看吴淦自己咋说“当官的人最怕的就是丢自己的官帽,要找对一个大鬼折腾,采取行为艺术、恶搞、抗议、揭发、举报,揭他们的伤疤不谈自己的事,反而他们来找你谈解决你的事。”吴淦将这样的行为称之为“杀猪”,不仅不收敛,还炮制出“杀猪宝典”发到网上。比如,“要围魏救赵,欲擒故纵,声东击西,不要针对事件本身,而是抓住当地公共事件或反腐话题形成焦点。”
其次,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燃点低、可燃事件多,滋生了吴淦等所谓职业的“网络维权掮客”。这些人“哪里热闹他就往哪里跑,就像逐臭的苍蝇,到处飞来飞去,唯恐天下不乱。”他们看热闹不怕事儿大,每天穿梭在各个上访者之间,不是律师,却打着伸张正义的旗号,替人维权,充当掮客,以此为营生。2012年8月,吴淦受人委托前往福州“维权”,抗议晋安区政府的征地拆迁,在委托人的房屋前上演所谓“行为艺术”,把晋安区某女干部的头像拼接到裸女模型上,并将他本人与裸女模型的合影发布到网上,并在裸女模型的腹部、大腿上贴标语,声称:“你让我房子住不了,那我就和你一起睡。每天直播屠夫睡女干部”“人睡完,再与狗睡……”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吴淦参与湖南邵阳一起热点事件炒作,在网上公布邵阳市公安局领导的个人信息,发帖称“欢迎大家人肉这些混蛋的资料,家庭地址,孩子学校”,并多次进行骚扰恐吓。
再次,利用公众情绪和舆论裹挟政府,最终目的从中渔利。这些所谓职业的“网络维权掮客”,有两个“轨迹”非常明显:一个是人生轨迹,二是所谓的维权轨迹。这些人往往由于家庭等种种原因,生活不顺心,结果不从自身找原因,怪罪于社会。他们出名的办法是永远站在主流价值观的对立面,呲必中国,自我作践,一天到晚矮化党和政府,发泄私愤。抓住一件事情无限放大,先入为主预设“官方理亏”,然后把自己塑造成正义的化身,四处替人“打抱不平”。吴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1972年出生的吴淦,父亲因犯罪入狱,他本人也因伪造证件等先后3次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加之与前妻离婚,生活的种种不幸,让他性情大变。
维权的伎俩更明显:频频以“公民围观者”或者“维权志愿者”身份参与各地维权事件中,先是第一时间冲到当事人所在地,然后合影,通过一些极其夸张、过分之举,引起关注,接着到相关“衙门”走一圈,交一些不痛不痒、文过饰非的“控告信、请愿书”,再将这些照片发到网上,配上“怎么吸引眼球就怎么写”的文字,最后就是大打悲情牌捐款,利用公众对当事人的同情以及社会责任感来捐款,公布捐款账号,但捐了多少钱,去哪儿了,往往没有下文了。
人在做,天在看,公道自在人心。吴淦的悲剧说明,无论言论多么开放、自由,无论这个社会多么宽容,但是跳梁小丑的角色终究是不受欢迎的,“维权秀”更被看得一目了然。多行不义必自毙,火玩大了,玩过头了,触及了人心的天平,触及了道德底线,一定会遭到众人的惩处,而且会伤得不轻!秦火火、立二拆四、郭美美、薛蛮子不就是教训吗?
吴淦的悲剧说明,要想杜绝“吴淦们”的生存土壤,各级政府及官员,一定要加强法治思维,心中要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不滋事,不怕事,要时刻明白“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维稳思维已经不灵了,那种企图通过“闹”来制造舆论,裹挟政府的做法不灵了。
吴淦的悲剧同时告诫我们,在互联网时代,在新的话语体系下,每个人说话、做事都必须要有底线,尤其是法律的底线,如果为了追逐名利,采取极端手段,一味地抹黑,乱戴帽子、乱贴标签,为所欲为,肆无忌惮,无所敬畏,不仅只能徒增公众对你的厌恶,而且定会受到法律严惩。
这就是对“吴淦们”的忠告!
广州日报:女排精神也有代沟 2009-09-15 |
社会有多大的需求骗子就有多大舞台 2010-08-26 |
贾志刚:排球和足球一样我们的基础垮了 2010-11-22 |
广州日报:女排精神也有代沟 2009-09-15 |
盘点:2010年十大焦点评论 2010-12-27 |
王 聃:瞒报是“权力环保模式”的必然结果 2013-01-07 |
黄齐超:严重污染事故,岂能按自己的程序处理 2013-01-07 |
新华社:向抄袭论文的大学校长进一言 2009-06-22 |
新华社:向抄袭论文的大学校长进一言 2009-06-22 |
女排还缺什么 2008-0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