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焦点人物-正文
重提高校“摘帽”,林建华诚意可嘉
李晓鹏
//www.workercn.cn2016-03-11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北大校长林建华昨天对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如果能够把级别去掉是最好的,如果真是去掉了,那对于去行政化肯定是有好处的。”一个副部级干部,能够畅言摘掉官帽,多少令人感受到改革的决心与诚意。更重要的是,林建华的建议,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关注。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钱学森的世纪之问是悬在所有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头上的一个大问号。号脉诊脉,人们把焦点对准了行政化倾向,呼吁高校应摆脱官僚治校的沉疴,实行专家治校,推动学术人才的不断涌现。然而,一边是校内外有识之士的大声疾呼,另一边却是高校去行政化改革进展缓慢,甚至行政化有愈演愈烈的倾向。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之所以推进困难,关键就在于官本位的管理体制。所有的公办高校,都与行政级别挂钩,从副省级的985、211高校,到省、市一级的厅局级高校,校长就是正牌的副部级乃至厅局级官员,并自上而下形成了厅局级、处级、科级的校内管理体系。这个团队的管理人员,不是按照学术水准或者管理绩效,而是按照行政级别,获得相应的薪酬和福利待遇。这就把高校的管理团队,与社会的官本位系统对接起来,使得个人不仅可以获得校内的发展通道,还有机会迈出校外,直接进入各级政府,成为通往仕途的康庄大道。

  因此,林建华把“取消高校行政级别”,作为去行政化改革的建议提出来,应当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打到了“去行政化”这条蛇的七寸。连校长都没有了行政级别,下面的院长、助理、部长、处长们,自然而然就应当取消厅、处、科等级别。没有了行政级别,与行政级别挂钩的各项利益就自然应该取消,他们的薪酬和待遇,就应当按照更为科学的管理绩效来进行考核。这个过程显然是痛苦而艰巨的,改革的阻力也必然会相当大。所以,校长带头取消自己的行政级别,显然是搬掉了改革的第一块巨石,具有推进后续改革的示范效应。这里,应该给林建华点一个大大的赞。

  但是,取消行政级别,并不是去行政化的全部。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在更深层次上,还需要对内部管理体制进行深入改革。取消行政级别之后,管理的专业化转型同样重要。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应当是一门科学,一个行当,其管理人员应当有在这个行业专心服务的精神,有成为业内的专家能力,为学生、教师服务,而不是充当管理者和官僚的角色。如果当家人依然大权独揽,管理方式依然业余粗糙,专家教授依然没有话语权,权力依然不受监督和制约,取不取消行政级别,又有什么意义?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同样不能孤立进行。在高校之后,等着实施去行政化改革的事业单位,恐怕还能列出一长串名单。当整个社会都与“官本位”挂钩的时候,高校单点突破,是难上加难。然而,林建华的建议,从自我改革切入,让我们看到了破局的可能。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