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白衣港度过的。那时候,村里没有通电,自然也就没有电视、收音机。不过,村里有很多一代代传唱下来的乡村童谣,总能令我如醉如痴。
每次父亲从田里干完活回来,即使满身是泥,见到我也会双眼一亮:“来,我们来打摇摇。”接着,他会翘起二郎腿,要我坐到他的脚背上,忽而将我摇得老高,忽而又将我轻轻落下,一边摇一边给我唱童谣。
从学说话开始,长辈和哥哥姐姐们便开始教我唱童谣。太阳刚露脸,我们在童谣声中穿衣戴帽;太阳落山后,我们在煤油灯下枕着童谣进入甜蜜的梦。
乡村童谣,在白衣港俯拾皆是,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一首首童谣融情入景,生动有趣,为农家增添了不少韵味。“大豌豆,开蓝花,亲家母,你来了;打发妹子去舀酒,打烂罈子割烂手;打发妹子去捉鸡,她坐在床前补烂衣;打发妹子去捉鸭,她跑到外面喊伯伯;打发妹子去砍柴,她坐在门前补烂鞋……”唱的是家里来客人之后的场景。
“黑豆子,开黄花,爹娘养女嫁人家,娘去了心头肉,爹去了眼前花,哥去了巧妹妹,嫂去了好帮家……”唱的是村里妹子抹着眼泪出嫁的画面。外嫁的妹子回娘家了,我们则会高兴地唱:“女儿回娘家,全家好欢喜,娘见女儿回,提篮进园把菜摘;爹见女儿回,磨快菜刀杀鸡鸭;哥见妹妹回,赶紧下河捞鱼虾;嫂见小姑回,三步并做一步跨……”
乡村童谣反映着农家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如同一幅漫画、一首诗歌。农村人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嬉笑怒骂皆成童谣。很多传统文化和启蒙教育,正是通过童谣的形式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童谣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当年那些童谣我们张口即来,耳熟能详。但在如今,童谣离孩子们越来越远,纷繁的玩具、手机、电子游戏、电视动画片似乎对他们更有诱惑力。每想到此,我都觉得得想想办法拯救那些正在消失的乡村童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