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朱健国:警示失效的奥秘
//www.workercn.cn2014-07-16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组织官员观看一些“反腐警示片”或“腐败案例展览”,许多地方曾视为有效的反腐工程。近日一些新闻,却让人对这种“警示反腐法”的实效有疑。

  7月15日,各报披露原公安部副部长李东生因腐败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同时,还以“好事成双”的喜悦报道:又一个法院院长栽了——辽宁大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成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联想半月前几起监狱官员腐败被抓的消息,回顾近年常有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省高级法院院长、反贪局长、监狱长腐败入狱,人们不禁困惑,这些负责查办、惩处、管教腐败分子的官员,天天都在接受腐败案例的警示,天天都听见以泪洗面的贪官哀吟“入狱方知清贫好”,何以无动于衷,丝毫也不资治通鉴呢?

  这种困惑,乾隆皇帝早有过。乾隆四十六年(1781),“聪以知远,明以察微”的乾隆查处了制造“甘肃捐监冒赈贪污案” 的浙江巡抚王亶望。在将王亶望等56名同案贪官皆斩立决后,乾隆又令闽浙总督查抄王亶望家产送京。但乾隆亲自验货时,发现所送王亶望财宝与查抄清单严重不符,许多名贵宝物被调包。乾隆以为,刚刚严惩了王亶望等一批贪官,已对全国高中级官员进行了一次极好的反贪警示,近几年不会再有高官以身试法了,官员们即使收受礼物,也多保持“进九退三”谦谦君子风。此次调包案,必是一些“无知者无畏”的小吏所为。可叹最终查处结果,却是闽浙总督陈辉祖所为。乾隆惊呼:陈辉祖出身“世家”(陈父曾为广东巡抚),居然在查处王亶望时顶风作案,前仆后继!如此“侵帑剥民盈千累万,为从未有之奇贪异事!”

  然而,乾隆此时一面下旨“朕于此事,不胜渐懑”,一面又自信地认定,贪官如此“明火执仗抢皇宫”,与朕治国之策无关!即便明知“各省督府廉洁自爱者不过十之二三”,也坚决相信只要将少数丧心病狂、无君无父的道德败坏者杀一儆百,天下就会重新太平,“大清亿万年,无疆之休”。乾隆朝虽有六大贪官案,无损于我乾隆成为古今第一“十全皇帝”。

  不幸,历史不承认乾隆的自信。今日中外学者共识,正是乾隆的过度自信造成大清衰亡。美国学者欧立德今年的新著《乾隆帝》揭示,由于乾隆大兴文字狱,特别是1773年以来,借修《四库全书》之名再现焚书坑儒,清朝已坠入“内无言官监督,外无舆论约束”的监督真空状态,全国呈现“惟以一人治天下,喜看天下奉一人”高度集权制。于是,王亶望之死没有警示陈辉祖紧跟,陈辉祖自尽更不能阻止和坤让清朝“虎患连年”。

  欣闻中央领导近日提出“好干部也是管理监督出来的”,这表明人们已经重视研究“警示失效”的奥秘,期望千方百计避免“乾隆困惑”和“乾隆自信”。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