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当责任低语说,你应该。青年人回答道,我能够。”这是最近读到的两句英语小诗,读出的是青年人自我奋斗、舍我其谁的担当情怀,是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绽放的奉献精神。
米登位,一位即将走入大学校门的北京大学新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的内涵与深蕴。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地震发生后,本应享受高考后的“悠长假期”的米登位,用“自己已经长大”的理由说服父母,和小伙伴一起加入了救援队,参与抗震救灾,在救灾中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定格了青春担当的别样精彩。
动感、激情、个性……所有对青春的描述和定义,都没有一个词来得有分量——担当。“米登位”们,正是用这份担当经受了灾难中的人生考验,赋予了青春怒放的生命。
担当不仅是一种信念,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能力。当下,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南京激战正酣,青奥会的选手们在参与中分享,在奋斗中担当,激扬着青春,点燃着梦想。同样值得点赞的,还有服务青奥会的近2万名“小青柠”——身着绿色志愿者服装的青年志愿者,他们如同全覆盖的wifi信号,挥洒着青春汗水,绽放着真诚笑容,全方位服务青奥会,打造着最美的“中国名片”。在青奥会选手、“小青柠”们“我能够”的担当背后,有青春的激情、志愿的情怀,更有一丝不苟,服务民众的脚踏实地,他们用日常点滴的拼搏、奋斗,汇聚着参与、竞技的担当力量。
教育,不仅是象牙塔里的书本之考、知识之问,更是关键节点冲得上、勇担当、能担当的人生之考。人格的丰盈、道德的完善、情志的健全,与体魄的强健、知识的熟练同等重要,服务他人、勇于担当……这些品质才是青春的本色。
哪里有担当,哪里才有青春怒放的诗篇。友善如何表达,担当如何体现?以灾难和体育为媒介的人生考验,远比枯燥的应试更有说服力。今天,中国的青年已大声喊出:我青春,有担当,我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