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孩子今年要上小学了,本是喜事一桩,但家长们却多了不少的烦恼。
比如,一年级学生下午3点半就放学,接孩子便成了大问题。与身边一些家长聊起来,都有同感。
难题无解吗?上网搜搜,看到南京已有“弹性放学”的探索,为什么不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理由很多: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小学生在校时间不超6小时;学校教师少,延时放学造成工作量太大;众口难调,有的家长不同意延时等等。问题难解,以至于被称为“4点半难题”。谈及为什么“4点半难题”成了“老大难”问题,不少学校一句“不是分内的事”便打发了事。
以“不是分内的事”为由,让学生和家长觉得棘手的手,还不止这一桩。
就拿孩子的午餐问题来说,济南在校学生数十万,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食堂,孩子午餐大都靠学校周边无证照的小饭桌或者家长接送回家来解决。这么多年为什么一直建不起来食堂?谈及该问题,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理由同样不少,教育经费缺乏,学校场地小,管理人手少,食品安全难保障等等。再说说学校体育场馆,长期以来,不少学校体育场馆假期不对外开放,一直饱受诟病,好好的场馆,一年里空闲近3个月,多大的浪费!对自己的学生都这么吝啬,更别提向社会开放了,尽管多年来体育和教育部门在联手推动,各地却依旧进展缓慢。
到底是动力不足,还是强制不够?细细想来,不同问题却有着相似的原因。“硬骨头”难啃,根本在于牵涉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利益,尽管方便了家长和学生,学校却增加了管理负担,甚至多了风险。不是“分内”的事,学校自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这些真的不是学校的“分内”之事吗?那什么又是“分内”之事呢?
教书育人,百年树人,本没有绝对的“分内”与“分外”之分。如果是大部分家长和学生的强烈呼声,学校就应学会倾听,进而在协商中寻求解决的办法,而不是置若罔闻,一推了之,这是学校的责任。对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学校来说,校园内的教育责任与校园外的社会责任,两者很难截然分开。一些教育质量高的学校,很大程度上与其提供的良好的公共服务是分不开的。像北京十一学校那样引进3家餐饮公司竞争经营,让学生的午餐既吃得好又吃得便宜,就是很好的借鉴。
当然,除了学校要以更宽广的胸怀,更“大我”的心态,更负责任的格局来面对所谓的“分内”和“分外”之事以外,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积极作为、补贴到位,给学校留足探索余地,柔性操作,给家长留足选择空间,各取所需,一些难题自然会迎刃而解。即便开始有不足、不完善之处,只要多商量、多沟通,相信不难找到令各方满意的好办法。
一句话,只要是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就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分内”之事。